1994年,太原1女婴因手臂残疾被抛弃,58岁拾荒妇人见其可怜,把她捡回家用面糊糊养大,女孩为了省车费,每天跑步5公里去上学,谁料,因此跑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抱回孩子的妇人叫高占仙,那时她已独居多年。高占仙自己打小做童养媳,只上过3天学,一路乞讨到太原落脚,靠拾荒勉强糊口,早年丧女又遭丈夫离去,孤苦无依成了她生活的底色。 可看着怀里孱弱的婴儿,她没半点犹豫,翻出家里所有积蓄买奶粉,不够就用玉米面熬成稀糊喂,硬是把快养不活的孩子留了下来。她给孩子取名高思恩,盼着她将来懂感恩,更藏着自己“思遇之恩”的念想。 高思恩长到5岁,就踩着小板凳学做饭,7岁奶奶生病时,单臂站在灶台前煮面,面条煮烂了,祖孙俩却吃得落泪。 邻居们看这家人可怜,常把旧衣服送过来,高思恩总把干净些的给奶奶留着,吃饭时夹块肉往奶奶碗里塞,说啥都要看着奶奶先吃。 拾荒成了两人生活的常态,高思恩单臂把废品捆得紧实,从五楼搬到一楼,再推着小推车去收购点,邻居见了都忍不住心疼,她却笑得灿烂,觉得能帮奶奶减轻负担就是高兴事。 上学成了祖孙俩最大的难题。高思恩没有户口,学校不收,高占仙蹬着三轮车跑遍太原的学校和部门,说尽好话流干眼泪。总算在残联和教育局的帮忙下,孩子得以进了校园。 高思恩把这份不易刻在心里,晚上为省电费就着路灯看书,放学路上捡塑料瓶凑书本费,成绩始终排在前列。初中学校离家远,单程公交要1块5,她索性每天跑步往返,5公里的路跑着跑着就成了习惯,风雨无阻。 没人想到,这跑步竟跑出了转机。高思恩在学校运动会上次次拿第一,中考还成了班级唯一体育满分的学生。高中教练发现了她的天赋,邀请她加入田径队。 训练时杠铃只能单手支撑,脚底磨出的泡破了又长,她从没喊过疼,只想着“拿奖牌能挣钱养奶奶”。2012年山西省达级赛上,她成了当年唯一达级的残疾运动员,拿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学业和训练的双重压力没压垮她,可2017年奶奶的意外摔倒让她慌了神。 81岁的高占仙拾荒时摔碎脊椎,瘫痪在床,正备战考研的高思恩立刻停了训练,白天喂饭擦身,晚上在床边挑灯夜读。 她拒绝了外地重点学校的邀请,一门心思考山西大学研究生,就为了能守着奶奶。或许是这份孝心动了天,奶奶竟慢慢能下床走路了,看着孙女的录取通知书,老人眼里闪着光,一遍遍摩挲着纸页。 2019年,高思恩作为火炬手点燃全国青年运动会主火炬,同年站上“时代新人说”的演讲台,她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 2021年全国残运会上,她拿下1500米银牌和400米铜牌,家里的墙上渐渐挂满奖牌,都是奶奶颤巍巍帮她挂上的。研究生毕业后,她主动申请留校当辅导员,想把自己得到的温暖传下去。 如今的高思恩已是山西大学团委书记,创立的“思恩工作室”成了省级名师工作室。她每天花5小时关注学生动态,每周见5个学生,每月办5件实事,自费帮学生垫付医药费,手绘路线图帮新生规划行程。 14年运动生涯斩获48枚奖牌,3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加身,她却总说“是奶奶和社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面对有人问起亲生父母,她只拉着奶奶的手说:“我最亲的人就在这儿。” 从纸箱里的弃婴到奔跑的运动员,再到育人的辅导员,高思恩的人生轨迹里,藏着高占仙的大爱,藏着自己的坚韧,更藏着社会的温暖。身体的残缺从不是人生的边界,善良与努力,从来都是照亮前路的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绷不住了!”9月29日山西大同,一女子得知丈夫在家休息后,决定带着婆婆出去旅游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