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又出最新笑料!9月30日,一记者去门店吃饭,点了一只鸡,然后就问厨房的大妈:

三事堂 2025-10-02 18:59:38

西贝又出最新笑料!9月30日,一记者去门店吃饭,点了一只鸡,然后就问厨房的大妈:“这鸡是现杀的吗?”,大妈口口声声说:是的!现杀,卤制20分钟,然后包起来!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句“现杀”的保证,后面却牵出了一连串的漏洞,把西贝的遮羞布撕得一干二净。   记者本来就是随口一问,没成想后面越琢磨越不对劲,就接着追问,那鸡的内脏去哪儿了?   这时候店员的回答就开始“翻车”了,前一秒还说内脏扔在垃圾桶里,后一秒又改口说已经冲进下水道了。 记者当时手里的鸡还没啃两口,听见这话直接愣住了——哪有这么前后矛盾的?刚说扔垃圾桶,怎么眨眼就变下水道?这鸡内脏难不成还能自己选“归宿”?他追问店员“到底扔哪了,我去后厨垃圾桶瞅一眼总行吧”,结果店员脸一沉,头摇得像拨浪鼓,支支吾吾说“后厨是操作禁地,顾客不能进”,末了还补了句“巧了,垃圾桶刚让保洁拉走处理,现在啥都没了”。这话听着就虚,记者没再硬刚,但心里的疑团却越结越大:真要是现杀的活鸡,内脏处理流程都是固定的,哪能这么随口乱编? 为了摸清底细,记者第二天特意换了身休闲装,提前一个小时蹲在门店后门——做餐饮的都知道,食材进货基本走后门,想看看这“现杀”的鸡到底是怎么运过来的。没等半小时,一辆印着“XX冷链”的送货车就停了下来,店员卸货时动作麻利,记者隔着几米远瞅得真切:纸箱上明明白白印着“冷冻分割禽肉”,侧面还贴着检疫标签,生产日期是半个月前,保质期6个月,从头到尾没提“现杀”俩字!他赶紧掏出手机拍了照,等店员卸完货,凑上去假装是开小餐馆的想进货,随口问“你们这鸡看着挺新鲜,是当天杀的不?我也想批点”,卸货的师傅没多想,抹了把汗就说“啥现杀啊,都是冻好的半成品,拿回去解冻泡半小时,再卤20分钟就能上桌,比自己杀省老多事了”,这话直接把“现杀”的谎言锤得死死的。 记者拿着照片和师傅的证词,又折回门店找当时回答的厨房大妈。这次大妈见躲不过,搓着手支吾了半天,才吐了实话:“哪能天天现杀啊?店里一天卖几十只鸡,现杀哪忙得过来?都是总部统一发的冷冻鸡,解冻后卤20分钟就端上去,领导早交代了,顾客问就说现杀,说这样显得食材好,愿意多花钱买。”至于前一天店员说的“内脏”?大妈更无奈:“冷冻鸡进来就是褪干净、分割好的,哪有什么内脏!那俩小年轻是没反应过来,瞎编的,没成想让你揪住了。” 这事儿一捋,西贝的小心思就太明显了——用冷冻鸡冒充现杀,靠一句谎言抬身价。要知道,西贝这只“现杀”卤鸡卖68块钱,比周边餐馆同分量的冷冻卤鸡贵了近20块,消费者花高价买的,不就是“新鲜现杀”的放心和口感吗?可结果呢?鸡是冻了半个月的,解释是临时编的,这不是把消费者当冤大头耍? 更讽刺的是,西贝一直把“现制现做”当金字招牌,门店墙上挂着大大的标语“拒绝预制菜,食材新鲜看得见”,连菜单上都标注着“现卤现卖”。可记者翻了翻之前的投诉记录,去年就有顾客在黑猫平台反映“点的烤羊腿说是现烤,结果吃着像复热的预制菜,外皮都硬了”,当时西贝回应是“个别门店员工操作失误,已整改”,结果今年又犯了同样的错,还变本加厉,直接让员工撒谎说“现杀”。 事情发酵后,西贝终于在3天后出了回应,可通篇没提“欺诈”“虚假宣传”,只说“部分员工对食材处理流程表述不准确,已对涉事门店员工进行话术培训,后续会加强管理”,轻描淡写就想把事儿翻篇。但消费者不买账——有律师直接站出来发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要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赔偿金额是消费价款的三倍。现在已经有不少顾客拿着消费凭证找西贝维权,有人晒出68元的鸡账单,要求退一赔三,还有人联名要求西贝公开近半年的禽肉进货记录,证明到底有没有“现杀”的货。 其实西贝不是没能力做现杀——作为连锁餐饮巨头,它完全可以和本地屠宰场合作,每天清晨送新鲜禽肉,就算成本高一点,以它的定价也能覆盖。可它偏要走“省时省力”的捷径,用谎言糊弄消费者,说到底,还是把“利润”放在了“诚信”前面。要知道,餐饮行业拼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噱头,是实实在在的口碑。一句“现杀”的谎言,看似省了点成本,丢的却是积累多年的消费者信任——下次再有人看到西贝的“新鲜”标语,恐怕第一反应不是“放心”,而是“这又是编的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6
三事堂

三事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