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球大师赛看台惊现“外籍特权”闹剧 近日上海网球大师赛看台,这个女的起飞了

曼彤说世界 2025-10-02 10:20:03

上海网球大师赛看台惊现“外籍特权”闹剧 近日上海网球大师赛看台,这个女的起飞了,她在亏辱办事的工作人员,这下好了,抬出去了吧。这女的叫谢云,丈夫是Göran EK,利乐呼和浩特工厂的外籍经理。她是广州人,22年才有瑞典绿卡,是去年入的籍,以为自己不是中国人了,就高人一等,可以在国内为所欲为了,所以就在看台上大叫。不懂问一下,有外国护照了,中国身份证是不是要收回,还算中国人吗? 谢云的故事,要从她跨越重洋的“身份跃迁”说起。2022年她拿到瑞典绿卡时,或许觉得这张塑料卡片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钥匙。在呼和浩特那座北欧风格的外籍公寓里,她开始用瑞典语点餐,在社交媒体晒出丈夫公司的商务舱机票,甚至要求孩子在视频通话时用英语问候国内的爷爷奶奶。这种刻意营造的“国际化”生活,逐渐在她心里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仿佛只要贴上外籍标签,就能与普通中国观众划清界限。 但她显然误解了“外籍身份”的法律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九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外籍,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也就是说,当她在瑞典移民局宣誓效忠的那一刻,中国身份证就该依法注销。可她偏要揣着两本证件,在出入境时用瑞典护照通关,在国内办事时又掏出中国身份证,这种“双重标准”的小聪明,最终在网球场上彻底翻车。 事发当天,旗忠网球中心中央球场正在进行意大利名将贝雷蒂尼的比赛。当其他观众沉浸在网球的魅力中时,谢云却在第三排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据现场目击者回忆,她先是用英语大声评论球员发球姿势,接着突然站起来为法国选手马纳里诺欢呼,直接挡住了后排一家三口的视线。旁边一位年轻姑娘善意提醒她注意秩序,换来的却是一句刺耳的“你管得着吗?我可是瑞典公民!” 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安保人员介入后。当两名身着荧光背心的工作人员走近时,谢云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本蓝色封面的瑞典护照,在空中挥舞着喊道:“看到没有?这是瑞典政府给我的身份!”主裁判不得不暂停比赛,现场数千名观众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个“表演欲过剩”的女人身上。有位带孩子观赛的父亲后来在社交媒体吐槽:“我女儿问我那个阿姨为什么这么激动,我只能说她可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这场闹剧的收场颇具讽刺意味。当谢云被安保人员架离看台时,她还在挣扎着喊“我要投诉你们歧视外籍人士”,而看台上响起的却是掌声和嘘声交织的复杂声响。当晚闵行警方发布的通报明确指出,她因“酒后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处罚。这个结果让不少网友拍手称快:“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管拿哪国护照,都得守中国的规矩。” 谢云的案例暴露出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某些人将外籍身份异化为“特权护身符”,却忽视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就像2023年云南玉溪那起案件,一名中国男子因容留缅甸籍女友非法居留被行政拘留,警方强调“三非外国人”绝无特殊待遇。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每年举办的各类国际赛事不计其数,从F1赛车到国际电影节,哪一场不是靠严格的规则维护秩序?如果人人都像谢云这样“耍大牌”,赛事还怎么正常举办? 当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国籍问题。根据法律,持有外籍护照的华人在中国境内享有合法权益,但这些权益的前提是遵守中国法律。正如上海大师赛主办方强调的“实名制购票、文明观赛”原则,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进入赛场就得尊重比赛规则和他人权益。那些试图用外籍身份“高人一等”的人,最终只会像谢云一样,在众目睽睽下沦为笑柄。 这场风波过后,或许该给某些人提个醒:护照只是跨境旅行的凭证,而不是践踏规则的“免死金牌”。在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不应建立在国籍标签上,而应扎根于对法治的信仰和对他人的尊重。正如网友们在评论区说的:“真正的高贵,是懂得在任何场合都保持得体,而不是靠一本护照刷存在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社牛评论家

社牛评论家

1
2025-10-02 12:13

“数典忘祖”的东西,驱逐出境,永久不得入境……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