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 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

周律鸣法 2025-10-01 18:48:11

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 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 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事情要从2021年说起,当时立陶宛政府不知听了什么蛊惑,竟然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这 明摆着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国与所有国家交往的基础底线。 中国当然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将两国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这可是几十年来中国第一次如此强硬的外交表态。当时立陶宛政客们还嘴硬,说什么这是捍卫“民主价值观”,简直可笑至极。 他们不想想,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凭什么插手大国核心利益?真是被人家当枪使还自以为聪明。 美台当时吹得天花乱坠,说五年内要在立陶宛建成五座芯片工厂,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当地媒体天天鼓吹这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老百姓都信以为真,盼着好日子就要来了。 结果呢?四年过去了,连个工厂影子都没见着。 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原本计划与台湾合作投资35亿欧元建半导体工厂,最近却不得不暂停计划,原因现实得可笑——立陶宛连足够的电力供应都解决不了,到2027年前都无法满足需求。 那些辞掉工作去学芯片技术的年轻人,最后只能在普通工厂打零工。这不是画大饼是什么?这不是忽悠人是什么? 曾经是中国在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关系恶化后对华出口直线暴跌,2022年竟然下降了78.3%。 他们的牛奶、奶酪、牛肉这些优质产品几乎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农民们被迫低价抛售产品,甚至出现“倒牛奶”的抗议活动。 木材行业也几乎陷入停滞,原本繁忙的中欧班列绕道而行,立陶宛的物流业雪上加霜。 近百家依赖对华贸易的企业陷入困境,有的企业货物在港口积压超过三个月,眼睁睁看着保质期临近却无能为力。这种切肤之痛,最终让普通老百姓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 更让人心寒的是,当初鼓动立陶宛这么做的那些“盟友”,关键时刻全都袖手旁观。 美国除了口头支持和6亿美元的信贷援助外,没有提供实质性帮助。欧盟内部意见不统一,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甚至批评立陶宛“自私和愚蠢”。 所谓的芯片工厂计划推进缓慢,到2023年相关协议不得不延期到2032年,实际到位的资金连承诺的零头都不到。这不就是典型的“卖队友”吗? 需要你冲锋陷阵的时候给你灌迷魂汤,等你真的陷入困境了却没人管你死活。 2024年10月立陶宛议会选举,对华强硬的右翼保守党惨败,主张务实外交的中左翼社会民主党赢得执政地位。 民意变了,老百姓用选票表达了对外交政策的不满。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立陶宛人认为政府不该干涉中国内政,近半数民众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远超所谓的外部承诺。 新政府组建后,准总理帕卢茨卡斯终于承认四年前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也公开表态,与台湾的合作结果“远远低于预期”。 迟来的认错总比死不悔强,但这四年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立陶宛现在已经慢慢走出外交失误带来的阴影,街头巷尾的讨论不再是虚幻的芯片工厂梦想,而是如何重新打开中国市场,如何让年轻人有稳定的工作。 新政府的务实态度赢得了多数民众的支持,但要真正弥补过去的损失,还需要长期努力。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而错误决策带来的影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除。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一堑长一智”,希望立陶宛真的从这四年的教训中学到了东西。 其他国家也应该引以为戒,任何企图挑战他国主权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仅是与中国交往的前提,更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参考资料:立陶宛外长喊话中国,称想恢复两国正常关系——腾讯网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