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为何能爆火这么多年 他是中国最“不靠谱”的军事专家,却在公众中赢得了巨大的知名度,曾经在央视节目中大放厥词,张召忠的一些言论引发了大量的争议,甚至成为网络段子。 “雾霾能防激光,海带能缠潜艇”,这两句被当作段子流传的话,让张召忠成了网友口中 “最不靠谱” 的军事专家。从央视的评论席到 B 站的鬼畜区,这位海军少将顶着争议走红了二十多年,那些看似 “大放厥词” 的言论,反而让他成了最具国民度的军事解读者。 张召忠的争议几乎都始于通俗表达。早年在央视解读军事动态时,他从不用 “气溶胶衰减激光效能” 这类术语,而是直接抛出 “雾霾防激光” 的说法。当时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觉得这是 “忽悠”,直到专业领域人士出面解释,激光武器依赖定向高能传输,雾霾中的颗粒物确实会折射、吸收光束,削弱其威力,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专业知识的 “降维翻译”。 “海带缠潜艇” 的说法同样引发过调侃。他在分析近海反潜战术时,没有罗列水雷、缆索等专业装备,而是用 “海带” 作比,其实是在通俗解释 “障碍封锁” 的原理。这种把军事术语转化为家常话的能力,让他在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的直播评论中一战成名,节目收视率飙升至 2.82%,女性观众占比甚至超过 51.6%,打破了军事节目的受众壁垒。 他的 “反向预测” 更让争议发酵。曾不看好的战局结果反转,曾提及的 “差距论” 与大众认知冲突,这些都成了质疑的焦点。有人翻出他评价中美空军的言论,在歼 - 20 亮相后指责其 “唱衰”,却忽略他强调的是美军在加油机、运输机等体系化作战能力上的优势。也有声音认为,这些看似不准的判断暗含 “战术模糊”,用表面的 “不精准” 降低外界对军事实力的过度解读。 争议声中,张召忠的传播版图不断扩大。1992 年登上央视后,他打破了军事专家的刻板形象,把伊拉克战争讲得像故事,用 “美军打不进去,你看看这沙尘暴” 的直白表达,让观众记住了战场环境的影响。退役后转战新媒体,他的微博首日就收获 88 万粉丝,B 站视频播放量动辄百万,弹幕里满是 “局座爷爷” 的称呼。 他从不回避争议,甚至主动融入其中。面对网友的调侃,他顺势自封 “战略忽悠局局长”,在视频里和年轻人一起玩梗。这种亲民姿态消解了专家的距离感,他既能讲清马里维和行动中的战术细节,也能聊懂年轻人关注的装备热点,权威与接地气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军事科普的空白为他的走红提供了土壤。在他之前,军事领域多是高冷的专业解读,普通民众难以触及。张召忠用段子讲战略,用故事析战局,把国防教育变成了全民能参与的话题。即便争议不断,他的内容始终守住专业底线,那些被嘲笑的言论背后,都有扎实的军事理论支撑。 如今,他的鬼畜视频仍在传播,当年的争议言论成了军事科普的经典案例。从央视的严肃评论到 B 站的轻松解读,张召忠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证明,专业内容未必需要端着架子。那些被贴上 “不靠谱” 标签的表达,恰恰是他打通专业与大众壁垒的钥匙,也让军事科普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中国最“不靠谱”的专家,公然在央视忽悠,为何能爆火这么多年 他是中国最“不靠
百日依山尽
2025-10-01 08:30:39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