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人说K签不是工作签,不是来工作的。
但看看人日的定位:
“K字签证只是为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岂能直接和移民划等号”。
敲重点:来华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所以,是不是来工作的?
我就寻思呢,不来工作,学士学位交流观察个啥,人才不用于工作贡献,难道来做无业游民?
一些人否认是来工作的,不知道做这样的遮掩有什么意义。
便利是更容易来了,来了后可以找工作,申请工作许可,流程明明白白。
理性讲,被印度人占领这种是过度的空想,想这个的,建议赶紧去生孩子,按这个逻辑,不生孩子,全世界要被印度人占领了,就问怕不怕。
但这个签最后过来会参与工作,是设计之内,人日已经直接说了来华工作。
不用洗不是来工作的,不来工作,来干嘛呢?本科生有啥好交流的?一交流就是180天?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真的是高效人才输入,也能理解。
但要把关、把控人才标准,规范化,明确细则,明确知名高校标准,别被混子钻了空子。
这才是网民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