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迷雾江桥 澜沧江的月光,碎在浅滩上,又被薄凉的江雾悄悄蒙住。十八岁的阿粥,刚褪下高中生的青涩,身影便在这片混沌里碎裂,化作一缕抓不住的幽魂。多像一场误入歧途的缠绵戏码——她以为是爱河深处,哪知水底暗沉着一位丈夫和一个婴儿的真名。九月的谎言轰然塌方时,她胸腔里炸裂的,怕是远不止心碎的声响,更有信仰大厦倾颓的闷响。 人生的裂痕啊,有时轻碰即碎。那日,几缕愁绪伴着酒气在农家乐屋檐下飘荡。旁人的喧笑是背景,对阿粥,酒精却成了悲愤的助燃剂,将那点哀伤点得“噼啪”作响,燃起幽蓝的光。踉跄扑向江边吊桥,风撕扯着她的衣袂,像命运不怀好意的预告。指尖颤抖,一条信息冷冰冰地刺向阿力的屏幕:“想跳桥了”。屏幕那头,非但没有安抚,反而恶言如冰棱,狠狠扎下,寒意彻骨。 绝望者的告别,有时清晰得令人心悸。她沉默地向友人阿落转账五百元,附上四字:“有缘再见”。这四个字,瞬间在阿落心头砸出分量。他慌忙退回,拔腿狂追——可疾驰的脚步,又如何追赶注定的无常?吊桥上,唯见一道决绝身影,纵身投入脚下深不可测的墨色深渊。两条汉子紧跟着跃入翻腾的江水,却只摸到一片绝望的冰凉,再也捧不起那柔弱的、刚刚绽开的花蕾。 冰冷的江流有它冷漠的意志,几天后,才将那凋零的躯体送回岸边,交付给一个没有温度的黎明。 江风能带走生命的温热,却吹不散人间未尽的尘屑。一年后,一纸判决飘下。法官的笔冷静如秤砣:认定阿粥父母的经济损失计92.7万余元。在冷硬的法理天平上,青春盛放的她已是责任自负的成年个体,守护生命的重责,沉甸甸落回她自己肩头。 于是,一场无声且精准的“分账大会”就此落槌: 当阿粥已摇摇欲坠,露出自毁的苗头,聚饮酒友们没能伸出阻拦的手臂。因此,阿落等五人被判共同分担那泣血的“1%”——九千余元赔偿,成了生命消逝后沉重的余音。 然而,望向阿力那头的天平,则让人喉头凝噎。法官洞悉:正是他编织的谎言罗网,构成了坠向深渊的第一块踏板;最后关头冰冷刺骨的助推,更直接拧动了命运的阀门。可所有这些刻毒,最终竟被那法槌轻轻一敲,“精准”地框入了那“一成”的责任里——十成负担,阿力仅担一成! 法律文书冰冷如桥索,江风过处,依然呜咽。那九万余元,或许能勉强抚平账本上的裂痕。可一个十八岁的生命在门槛前猝然碎裂,又有何价可沽?阿力那恶语点燃的致命引信,真的只需这点银钱“偿清”?谁又曾追问过:最初投下的那块谎言巨石,和最后那把淬毒的冰刃,难道仅值得轻飘飘的“10%”刻度?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踏入那片浓雾缠绕的迷途森林。法律那双审视责任的眼睛,又能洞见多少命运背后的沉重暗影?年轻的溪流终究汇入大海,再无回声。 澜沧江仍旧无声奔流,仿佛一切未曾发生。唯独那冰冷的法理度量衡,对谎言之始与恶语之终的分责,可称得上分毫不差?当生命的温度坠入寒潭深谷,一纸文书,可承载得住那沉甸甸的九万七千余两? 年轻的身影掠过江面如沙鸥远逝,不留波澜。而我们心中无解的叩问,注定要在风声水雾里,长久的飘啊,荡啊,没有尽头。江桥的夜 迷雾终归晴 江桥晚风 澜沧江长河
猛哦,一夜之间邕江变大海,南宁邕江水位那么高,又迎来了洪水,江边区域再次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