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炒作绯闻火的, 也见过装疯卖傻火的, 我是真没见过把自己的儿子当“筹码”。 济南某家长因孩子在校问题,将儿子推向舆论焦点博取流量,最终直播带货牟利,却留下一地鸡毛:负责任的田老师被调离岗位,孩子深陷网暴与成长阴影,更寒了教育者的心 。 这种将未成年人异化为“流量工具”的操作,早已偏离正常晒娃的范畴。背后是家长短视的功利算计,把孩子的童年当作可变现的资源,用童真换取打赏与销量 。 更可怕的是其对教育生态的破坏。当负责任的教师因正常管理被“反噬”,更多教育者会陷入“投鼠忌器”的困境 。若讲台之上再无敢管的老师,最终受害的只会是所有孩子。 流量终会散去,童年无法重来。以爱为名的“啃小”,从来都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见过炒作绯闻火的, 也见过装疯卖傻火的, 我是真没见过把自己的儿子当“筹码”
花前月光下
2025-09-28 20:21:4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