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军方收到美国指示,宁可推翻小马科斯,也要阻止亲华派上台? 政变传闻最早出现在社交平台,内容极具爆炸性:美国中情局正在秘密操作,支持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联手军方高层发动军事政变,目标直指现任总统马科斯。而这场政变的最终目的,竟然不是为了夺权,而是为了阻止任何可能对中国释放善意的政治力量上台。 这不是第一次菲律宾政坛出现这种“对美忠诚测试”。但这一次,节奏却异常紧凑。 9月12日,菲律宾军方突然宣布全国进入红色警戒,所有军队取消假期,全面待命。 紧接着三天内,军方连续三次发表声明,否认政变传闻,措辞一次比一次激烈。 问题是,谁会相信军方这种反应完全是“例行澄清”?菲律宾军方历史上对“忠诚”这个词的解释,从来不止一种。 1986年老马科斯就是被军方倒戈送下台,2001年埃斯特拉达的下场也差不多,军营里的政变经验比总统府里的内阁会议还多。 8月爆出的防洪工程腐败丑闻就像一个精准引爆的定时炸弹,不仅炸出了小马科斯政府的信任危机,也把他与军方之间早已暗藏的裂痕彻底撕开了口子。 更要命的是,卷入丑闻的马丁·罗穆亚尔德斯是总统的亲表弟,这种“家族式腐败”让民众的耐心正在迅速蒸发。 街头已经开始骚动,抗议者的口号从“反腐”变成了“下台”,菲国警已经出动上千警力维稳。 总统本人甚至取消了原定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计划,理由是要“专注处理国内事务”。 但外界更愿意相信,他是怕再离开马尼拉几天,回来总统府就换了锁。 火上浇油的,是美军在菲律宾的存在感越来越重。 2025年,美方不仅向菲律宾出售了20架F-16战机,还在吕宋岛部署了堤丰导弹系统。 美菲联合军演的规模更是史无前例,近万人参加。看起来像是“深化同盟”,但在不少菲律宾人看来,这更像是“重新殖民”。 尤其是军方内部,亲美与反美的分化从未像今天这样清晰。特奥多罗出身军政系统,一直被视为“美国最放心的人”。 而总统身边的少数几名顾问,却被媒体贴上“对华温和”的标签。 要知道,在如今的马尼拉政坛,被贴上“亲华”标签,很可能就是被军方盯上的开始。 美国的算盘其实并不复杂。南海局势正在走向对抗,美方需要一个绝对听话的伙伴,而不是一个左右摇摆的“家族政治实验室”。 小马科斯虽然表面上亲美,但内部矛盾太多,控制力太弱。 更关键的是,一旦他提前下台,副总统萨拉·杜特尔特将依法接任总统,而她背后的杜特尔特家族,正是美国最忌惮的“亲华势力”。 换句话说,小马科斯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棋子,但至少还能控。萨拉上台,局势可能彻底失控。 美方此时传出“宁可政变,也不能让亲华派接位”的信号,其实是对杜特尔特家族的明确警告:想回来?先问问我们军方同不同意。 而军方,显然正在认真考虑这个选项。菲律宾军队一向不缺“政治理想”,只要有理由、有借口、有美国的默许,他们历来敢干出点大事。 如果说过去他们还会顾忌国际形象,那现在,恐怕最不缺的就是“美国撑腰”的信心。 但问题是,真动手了,局面就真不一定能收得住。 菲律宾不是铁板一块,小马科斯的支持者仍然掌握着部分地方武装和行政资源。 萨拉·杜特尔特虽然保持低调,但她的父亲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在南部的影响力至今不减。 政变一旦开始,极可能演变成一场多方势力的权力乱战。 更复杂的是中国的态度。过去几年,中菲关系虽然跌宕起伏,但始终维持着某种“可控对抗”的底线。 可如果美国真的推动一场“反华色彩浓厚”的政变,不排除中国会在经济或安全层面做出某种强硬回应。 红线一旦被踩,南海的火药味还会加浓。 马尼拉的政局正在酝酿一场暴风雨,而这场风暴的真正导火索,不是腐败,不是民生,也不是军费,而是地缘博弈中的忠诚选择。 对美国来说,菲律宾政权的稳定从来不是目的,能否服务于“印太战略”才是根本。 但对菲律宾人来说,一场政变带来的混乱,远比任何外交倾向更具毁灭性。 历史已经证明过太多次,一旦军方决定“接管国家”,损失的从来不只是总统,还有整个国家的民主与尊严。 这一次,谁会成为那个最终被牺牲的人?是马科斯?是萨拉?还是整个菲律宾的未来?没人敢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忠诚成为交易,当政变成为选项,真正危险的,不是哪个人上台,而是这个国家已经开始习惯在枪口下做政治决定。
菲军方收到美国指示,宁可推翻小马科斯,也要阻止亲华派上台? 政变传闻最早出现在社
地缘历史
2025-09-27 13:45: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