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开州,一名女老师把小男孩叫到办公室,提醒他身上的T恤衫脏了,可一周过去了,衣服还是没换。老师这才意识到,他不是不爱干净,而是没有衣服可换。 据了解,小男孩今年10岁了,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爸爸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卧病在床的爷爷相依为命。 他踩着小板凳洗衣,在爷爷做饭时打下手洗菜,农忙时还要下地干活,小小的身躯早已扛起生活的琐碎。因长期劳作,他的小手干涩粗糙,个头也比同龄孩子矮上一截,黑黑瘦瘦的模样,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懂事。 在学习上,男孩起初成绩并不理想。老师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与他谈心。渐渐地,男孩的眼神少了迷茫,多了份坚定,作业本上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成绩也随之稳步提升。这份转变,让他成了老师心中最牵挂、最心疼的孩子。 老师的关爱,从来都“不动声色”。她会悄悄塞给男孩小零食,在打饭时不动声色地多舀一勺肉,用最自然的方式守护着孩子的自尊心,避免让他感到一丝“施舍”的尴尬。当确认孩子缺衣少穿后,老师特意去超市买了新短袖,趁着办公室没人时叫他换上。面对孩子抿嘴不言的羞涩,老师笑着逗他“怎么不说谢谢”,办公室里的笑声,成了男孩童年里温暖的光。 “我希望知识能成为孩子们的翅膀,而我愿意做那个托举他们的梯子。”老师的这句话,不是口号,而是融入在每一个细节里的行动。一件合身的衣服、一顿加肉的饭菜、一次次耐心的谈心,她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教书育人”中“育人”的真谛。
姑娘回家吧!就因为一巴掌,让女儿把房间让给侄子,重庆这姑娘16岁离家,整整十年
【182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