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护边员的“闪亮名片”:一枚党徽背后的初心与坚守 当新疆克州阿克陶县木吉乡的护边员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人们的目光依然会聚焦在他胸前那枚鲜红的党员徽章上——这枚曾在游客递来报酬时被郑重亮出的徽章,如今又随着他走进新疆庆祝大会的现场,成为诠释“为人民服务”最生动的注脚。 时间回溯到此前的某个普通日子,陷入泥潭的游客车辆在困境中迎来了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的援手。当车辆成功脱困,游客以现金作为感谢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便谢绝了,只是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膛,让胸前的党员徽章更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个没有过多言语的动作,却胜过千言万语:在他心中,党员的身份从不是一种荣誉的标榜,而是一份“帮人不求回报”的责任约束。这份朴素的认知,让他在平凡的护边岗位上,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转化成了一次次具体的行动——或许是帮过往游客解决难题,或许是在边境线上默默巡逻,每一件小事都透着党员的初心。 如今,作为先进模范参加新疆庆祝大会,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在采访中的话语依旧直白而真诚:“作为一名党员,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服务。”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出了无数基层党员的共同心声。他的经历之所以能持续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最真实的党员形象:不是高高在上的榜样,而是就在身边、用行动践行承诺的普通人。一枚党徽,在他胸前是身份的证明,在群众心中却是信任的象征——它见证着一名基层党员对信仰的坚守,也折射出新疆大地上各族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的故事之所以能一次次引发共鸣,或许正因为它回答了一个朴素的问题:什么是党员的样子?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枚被郑重佩戴的党徽里,藏在“帮人不求回报”的选择里,藏在“为人民服务”的坚守里。当越来越多这样的“闪亮名片”出现在基层一线,那份跨越地域与时间的初心,终将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而我们每一个人,或许也能从这枚小小的党徽中,读懂责任与担当的真正含义。
全面推广普通话,是顶级阳谋,语言不能成为拦路虎!先看一个例子,新疆,尤其是南疆
【37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