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被刺杀死后,如何处理他的妻子大乔和儿子孙绍,让孙权为难了。 公元199年,孙策攻破庐江郡的宛城后,和周瑜分别迎娶了乔公女儿大乔,小乔。 意气风发的孙策,在第二年4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因胯下坐骑跑得太快,与随行护卫拉开了距离。行至丹徒山中时,早已埋伏在此的许贡门客突然冲了出来,一支毒箭射中了孙策的面部。尽管后面赶到的护卫拼死将他救回,可已是回天乏术。 弥留之际,孙策召来亲信,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他们。刚接手江东基业的孙权,还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面对的是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朝堂之上,张昭、程普等孙策的旧臣虽无谋反之心,却对这位年轻的新主充满疑虑,暗中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在外,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刘表则在荆州蠢蠢欲动,随时可能趁着江东权力交替的时机发动进攻。 在这样的危急局势下,如何安置兄长的遗孀大乔与刚出生不久的侄子孙绍,成了孙权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 深谙人心的孙权,特意为大乔母子修建了一座府邸,府中一应俱全,日按照诸侯王妃的规格供应。 这番举动稳定了局面,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老臣们,见孙权如此重情重义,纷纷放下了疑虑。 大乔起初并没有察觉到这份 “善待” 背后的算计,丈夫的离世让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孙权的周全照料,让她渐渐放下了戒备。 可大乔没想到的是,府门外常年有卫兵值守,任何访客想要见她,都必须先向孙权报备;就连府中的侍女、仆从,也都是孙权精心挑选的眼线。 此时的孙权,并非不想对大乔母子采取更强硬的手段,而是时机还未成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孙权先是平定了山越之乱,又在与曹操的周旋中逐渐占据主动,一步步从少年主公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江东之主。而大乔母子,也在这份 “温情” 的包裹下,暂时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赤壁之战后,孙权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他,早已不是那个需要依靠老臣扶持的少年,而是能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当外部威胁解除,内部稳固后,大乔母子的身份,也从 “需要保护的亲人” 变成了 “可能威胁权力的隐患”。 孙权的第一步行动,便是针对侄子孙绍。他以 “让孙绍到封地历练,增长才干” 为借口,将年仅十岁的孙绍封为上虞侯,派往数百里外的上虞。 虽说 “封侯” 听起来是件荣耀的事,可上虞地处偏远,远离建业,与流放没什么区别。 解决了孙绍后,大乔成了困在府中的“笼中鸟”。 有一次,小乔特意从庐江赶到建业,想要探望姐姐。姐妹俩好不容易在宫中相见,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贴心话,就有人催促小乔离开。 孙权之所以既不杀大乔,也不让她改嫁,有着深层次的考虑:要是杀了大乔,会落下 “残害兄嫂” 的坏名声,损害自己的形象;要是让大乔改嫁,万一她嫁给江东的世家大族,对方很可能会利用孙绍的身份谋取权力,甚至联合孙策的旧部发动叛乱。将大乔软禁在宫中,既能维持自己 “仁孝” 的名声,又能消除隐患,可谓一举两得。 孙权称帝后,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却只给兄长孙策追封了长沙桓王,对侄子孙绍也止步于侯爵,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孙权称帝后,对孙策一脉始终保持着警惕。他追谥父亲孙坚为皇帝,却刻意将孙策的爵位定为 “王”,以此降低孙策一脉的地位;对于孙绍,他从未给予过实权,终身不让他参与朝政。孙绍去世后,他的儿子孙奉继承了上虞侯的爵位。 可到了孙权之孙孙皓继位时,仅仅因为民间流传 “孙奉应当继承皇位” 的流言,孙皓就下令将孙奉诛杀,断绝了孙策一脉的传承。 大乔的晚年生活,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她不像妹妹小乔,能与周瑜相守十余年,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也不像其他诸侯的遗孀,能在丈夫去世后自主选择人生道路。她的一生,就像一场短暂的烟火:皖城的相遇让她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可孙策的离世,让她迅速坠入黑暗。她拥有过荣华富贵,却始终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在华丽的牢笼中耗尽了余生。
孙策被刺杀死后,如何处理他的妻子大乔和儿子孙绍,让孙权为难了。 公元199年,孙
帝王八卦
2025-09-26 11:41: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