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我们的承诺进行回应了!欧盟表示,我们做的仍不够!9月26日,根据法新社报道,在我们表示到2035年,中国将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峰值水平削减7%至10%,对此,欧盟气候事务主管沃普克·霍克斯特拉在声明中表示:遗憾的是,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远低于我们认为现实可行、符合要求的水平。这一目标明显令人失望,而考虑到中国在全球排放中的巨大份额,这将使实现气候目标的难度大大增加。 紧接着,他还补了一句,说欧盟会继续敦促中国和其他国家超越现有承诺,履行《巴黎协定》里的共同责任。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可细究起来全是双标。 欧盟忘了自己跟《巴黎协定》的约定了吗?双方明明在7月的联合声明里说好,要在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的国家自主贡献,还得符合长期气温目标。现在倒好,中国的方案刚出来,欧盟先翻了脸。 更讽刺的是,欧盟自己内部还乱成一锅粥。他们嘴上要求别人加大减排力度,自己成员国之间连个统一的减排目标都没达成。这种“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先盯着别人挑刺”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要知道,中国在减排这事上可不是光喊口号。国家能源局今年5月的数据摆在那,“双碳”目标提出五年,中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早踩上了快车道。 国家发改委已经搭起了系统完备的“1+N”政策体系,去年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现在全国已有62个城市和园区在搞国家碳达峰试点,140多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也在推进。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进展更实在。截至今年4月2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6.41亿吨,成交额超439亿元。钢铁、水泥这些高排放行业都被纳入管控,一下子就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 能源结构的转型更是肉眼可见。2024年一年,中国新增的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就有3.6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的比重超过82%,总规模直接突破14亿千瓦。中国华能、国家电投这些企业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都在往80%冲,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 生态碳汇这块也没落下。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15处世界自然遗产、49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都稳居世界第一。龙江森工光是十八大以来就种了301.5万亩林,森林抚育面积更是达到4558.4万亩,森林碳储量都有7.99亿吨了。 反观欧盟,当年喊着2030年比1990年减排55%的目标,现在连内部共识都没捏合好。德国想保着传统工业,东欧国家舍不得煤炭资源,西欧国家又催着加速转型,各方吵来吵去,实际动作慢得很。 他们大概忘了2020年的时候,冯德莱恩还在社交媒体上夸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是重要一步,说要跟中国加强合作。英国气候峰会特使约翰·莫顿当时也说,中国的承诺能帮世界避免“灾难般的气候变化”。这才几年,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巴黎协定》里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盟怕是抛到脑后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既要保发展又要促减排,难度本就比早已完成工业化的欧盟大得多。欧盟自己在上世纪90年代就碳达峰了,现在却用自己的标准苛求中国,这根本不符合各国国情。 求是网早就分析过,中欧在净零排放目标上差了十年,中国2060年碳中和,欧盟是2050年。但中国的行动速度一点不慢,中央专门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政策落地快、力度大,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石化都搞出了二氧化碳化学链矿化利用技术,每年能固碳10万吨。中国建筑在施工全流程推进减碳,中国交建的绿色工艺超千项,这些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欧盟怎么就看不见? 霍克斯特拉嘴里说“共同承诺”,可欧盟连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都没到位。中国反倒拿出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用实际行动履行责任。这种对比之下,欧盟的指责更显苍白。 说到底,应对气候变化从来不是独角戏,得讲公平也讲实效。欧盟与其盯着中国的目标挑毛病,不如先把自己内部的分歧理顺。 要是真为了全球气候好,就该像中欧联合声明里说的那样,在能源转型、碳市场这些领域好好合作。毕竟,光靠指责出不了减排成果,实打实的行动才管用。 官方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不允许中国进行管制政策,G7国家与欧盟意欲联合对我们出手!9月25日,根据法新社
【254评论】【1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