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科普作者,晚上格斗武者

河森堡讲解 2025-09-26 07:39:00
我是河森堡,曾在国博做了十年讲解员,当年,我所在的部门叫社会教育宣传部,而正是这份职业经历,让我走上科普写作的道路。 在所有的科普方向中,我最喜欢人类学,不仅是因为这门学科与我们每个人都深切相关,更重要的是,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烦恼,我们都可以从人类的演化历程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今天很多人面临肥胖?因为人类这个物种演化自食物匮乏的环境,倾向于节能和积累能量,而这种天性与今天充分的食物供给环境产生了错配。 为什么社交媒体让人焦虑抑郁?因为人类这个物种的大部分历史中,个体都生活在小规模熟人社会里,最多就面对150人,我们的心智无法适应网上百万规模的人际互动。 事实上,所有关于人类自身的幸福和烦恼,都能在人类学中找到答案,出于热爱,我写了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科普书《进击的智人》,这本书幸运地得以畅销,让我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科普作家,一直到今天,我还依然在创作科普内容。 我另一项热爱的事,就是武术格斗,二十年来,我练习过空手道,拳击,摔跤,柔道和巴西柔术,这些武艺不仅强健了我的体魄,也塑造了我的性格,武术格斗这东西有一点好,它会强迫一个人求真务实,因为在实战练习中,任何不切实际的想当然,都会在重拳和抱摔面前烟消云散,正如一句格言所说,“你不尊重事实,事实就不尊重你”,而武术格斗的价值就在于让人用身体反复感受这个真理。 格斗运动带来的另一项好处,就是给了我在困境中坚持的心性,比如,在巴西柔术训练中,你可能会被一个浑身怪力的肌肉壮汉抱压骑脸,那种汹涌而来的压迫感,会让人的脑中不停地回响那句话“算了吧,放弃吧,坚持不住了”,但是,柔术要求你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引导你冷静地分析困境,一点一点给自己创造余地,先扭脸,让自己能呼吸,再挺腰把肘部顶进来,让自己能拧身,再拧身,把膝盖塞进你和对手之间的空隙里......就这样,在方寸之间徐徐图之,当所有小小的努力积累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你最终摆脱了困境,这种脱困的努力在训练中重复千百次,其孕育出的思维就会内化进人的性格,当在生活中遇到其他困境时,柔术带给人的坚韧冷静也会发挥作用。 无论是写作还是习武,这两件事都塑造了我的性格,支撑了我的生活,在古代中国,读书人追求的是文成,习武人想要的是武进,今天,文成武进这两件事,我要在白天和黑夜一起挑战。 有可能的夜晚 夜人节 一千零一夜 夜生活 科普 体育 文化 博物馆 历史我的两副面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