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指挥围攻天京的湘军不到三万,为何李秀成指挥几十万太平军就是解不了围呢?此事的责任,更多在洪秀全身上。 曾国荃带领湘军逼近雨花台时,实际上触犯了兵家大忌。曾国荃手上是湘军的精锐,但就兵力而言,只有二万余人,加上后来曾国藩增拨的,也不到三万。 咱们先说说1862年那会儿的背景,这时候的太平天国早就没了刚定都天京时的风光。 早年跟着洪秀全打天下的老兵要么战死要么老去,剩下的大多是后来临时招募的老百姓,手里的武器除了少数洋枪,更多是锄头镰刀。 反观曾国荃带的湘军,那是跟着曾国藩打了安庆、九江的精锐,士兵个个能扛枪能挖壕,手里还有从洋人那买的后膛枪,装备差着一大截。 更关键的是,曾国荃压根不着急攻城,到了雨花台就停下脚步,一边命令士兵挖两米多深的壕沟,沟边再筑一人高的土墙,土墙上架起火炮,把自己的营盘守得跟铁桶似的,就等着太平军来攻。 李秀成其实早知道曾国荃要来,1862年夏天他正在苏州打理苏南地盘,手里握着太平军仅剩的精锐。 听说湘军往天京赶,他赶紧上书洪秀全,想先带兵回援,可洪秀全却接连下了三道圣旨,逼着他去打上海。 那会儿上海有洋人的“常胜军”,还有清军驻守,李秀成打了三个多月,虽然占了些地盘,但兵力死伤不少,等他终于摆脱上海的战事,带着军队往天京赶时,已经过去小半年,曾国荃的工事早就修得严严实实。 等李秀成带着“几十万太平军”到了雨花台,才发现这仗根本没法打。所谓的几十万,里头一大半是随军的家属和刚抓来的壮丁,真正能打仗的老兵也就五六万。 湘军的壕沟挖得深,太平军得踩着同伴的尸体才能爬上去,刚到沟边就被上面的洋枪扫倒一片。打了十几天,太平军死伤近万,湘军却没怎么吃亏。 李秀成想停下来休整,等后续粮草到了再打,可洪秀全在天京城里坐不住了,天天派人出城催战,还骂李秀成“拥兵自重,不忠不孝”,逼着他继续冲锋。 更要命的是,洪秀全压根不给李秀成实权。李秀成要粮草,洪秀全说“天京粮仓还有粮”,可实际上城里的粮食早就不够吃了,士兵们只能靠挖野菜充饥; 李秀成想调周边的太平军来帮忙,洪秀全却怕其他将领不听指挥,硬是不让调。 反观湘军这边,曾国藩在安庆坐镇,一边给曾国荃送粮食弹药,一边派鲍超、多隆阿带兵牵制太平军的援军,让李秀成没法集中兵力。 就这样,李秀成带着疲惫不堪、缺粮少弹的军队,跟湘军耗了四十多天,最后士兵饿得起不来,只能偷偷撤兵。 后来天京被围得越来越紧,李秀成劝洪秀全“放弃天京,去江西、湖北一带重新发展”,可洪秀全满脑子都是“天父下凡保佑”,说什么也不肯走,还把李秀成骂了一顿。 直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洪秀全因为没粮吃,活活饿死在宫里。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是李秀成打不过曾国荃,是洪秀全的糊涂指挥、猜忌心重,把太平军最后的希望给毁了。 湘军能赢,赢在上下一心、目标明确;太平军会输,输在内部混乱、指挥失当,这才让三万湘军困住了几十万太平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太平天国史研究》(2018年第2期)及人民网历史频道《曾国荃围天京:三万湘军为何能困死几十万太平军?》
曾国荃指挥围攻天京的湘军不到三万,为何李秀成指挥几十万太平军就是解不了围呢?此事
曹勇说史
2025-09-25 19:04:04
0
阅读:137
华灯初上
太平军败给了慈禧,慈禧为了延续满清皇权,北京条约割地赔款,赢得洋人支持。任用汉族地主武装为官,湘军淮军积极上阵。用的洋人的枪,汉人的兵。真是机关算尽。
华灯初上 回复 09-25 21:21
满清版攘外必先安内
华灯初上 回复 09-25 21:21
满清版攘外必先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