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宴席上的游戏很多,民间流行喝酒,划拳,而飞花令这种古人饮酒聚会时的文字游戏就是文人骚客的最爱,很多千古名句都是在这种游戏聚会上流传下来的,像我们孟哥,王哥,李哥这种大诗人都非常喜欢参加这种活动。 古人喝酒,宴席上总得有点花样,不然多没劲。从周代开始,官员管酒事,宾客间就用歌咏来助兴。到了战国,酒令的苗头就冒出来了。《战国策》里讲楚国祭祀后,一壶酒赏给门客,几个人商量着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完谁喝。结果一人画好蛇还嫌不够,添上脚,反倒输了。这故事听着接地气吧,酒少人多,就得靠点小聪明分酒喝,早早定了酒令的调子:公平带点运气,还得动脑子。 汉唐时候,宴席热闹起来。民间多在村社或市肆,木桌一摆,众人盘腿坐定。划拳就是常见玩法,两人对拳比数,叫出“五魁手”或“八仙过海”,中了对方喝,输了自罚三杯。这种游戏简单,市井小民爱玩,劳作后聚一聚,拉近邻里距离。魏晋再雅点,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带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人去会稽山阴兰亭,修禊习俗,顺溪水放酒杯,漂到谁跟前谁赋诗。这曲水流觞听着诗意,实际也是酒令,运气加文化,停杯处得吟出句来,不然罚酒。 唐代酒令种类多达数百,骰子叮当响,谜语猜对拍桌,骨牌翻转落定,每样都配着饮酒。民间划拳还流行,市井间酒气一冲,拳头比划间就分高下。文人那边更讲究,飞花令就这么兴起来了。得名韩翃那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规则严:每句得含“花”字,还得按位置来,句首句尾轮着上。背前人诗行,也能现场作,输了罚杯,赢了大家敬酒。 飞花令这玩意儿,专为文人量身定做。唐人笔记里多记这类雅集,席间推令官,轮流对句,没诗词底子的人插不上嘴。文人骚客爱它,因为不光助兴,还能切磋手艺。孟浩然、王维、李白这三位大诗人,平日里就爱凑酒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邀友小筑饮酒;王维辋川别业,琴声伴酒;李白到处跑,遇友就高歌。他们交游广,李白去襄阳拜孟浩然,留诗为记,王维和孟浩然同游辋川,诗酒相伴。 就说他们聚头那回,长安郊外园林,春景正好。飞花令起,孟浩然先来,吟出带花的山水句。王维接上,田园味儿足。李白豪放,句句浪漫。席间诗词来回飞,孟浩然忆春眠花落,王维谈空山明月虽偏题自罚,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虽没中令也大笑认罚。轮番对,月移柳梢,名句就这么流传下来。李白那“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在酒兴中脱口,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添了春愁,王维虽罚酒也借机吟出劝君更尽一杯。这样的聚会,他们三人常参加,借酒抒怀,留下的诗多是千古流传。 酒令这东西,从战国画蛇到唐代飞花,两千多年没断。早期为分酒公平,后来越玩越精,融入诗乐。民间划拳接地气,劳苦大众闲时乐子;文人飞花雅致,传承文化精华。古人智慧大,游戏里见真章。兰亭那次,王羲之序言里写群贤毕至,流觞曲水,诗集流传至今。唐宋后,酒令还添猜谜掷骰,明清民间照旧玩。 这些传统,根在劳动人民生活,反映勤劳智慧。今日中国,节庆酒席上,划拳吟令还常见。我们国家重视文化传承,酒令这遗产,融入社会主义新生活,激发创新精神。
千年古语尽显古人智慧啊!
【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