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动荡。 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每个人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 我再次呼吁实现全面、综合和可持续的停火,为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和联合国相关决议实现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铺平道路。” 截至2025年7月,乌克兰平民死伤数字已突破4.9万,其中13883人失去生命,35548人留下终身残疾,仅仅2025年6月和7月,就分别有232人死亡、1343人受伤和286人死亡、1388人受伤,空袭与炮击成为夺走平民安全的主要威胁。 俄罗斯军队的伤亡同样惨重,英国国防部6月估算显示,俄军总伤亡已超百万,其中阵亡人数达到25万,北约在4月的评估也已给出79万伤亡的庞大数字。 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数十万破碎的家庭,是无数个等待亲人归来却只收到阵亡通知的家庭,是老人失去依靠、孩童沦为孤儿的人间悲剧。 军事装备的损毁如同“烧钱大赛”,俄罗斯已有超过2.2万件装备报废或损毁,其中坦克损失超4000辆,装甲车毁伤2.3万多辆,1.7万件装备彻底失去作战能力。 乌克兰方面也付出了7600多件装备的代价,其中不乏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许多装备尚未投入实战就沦为废铁。这种损耗不仅掏空了两国的军事库存,更拖垮了原本就面临压力的经济体系。 乌克兰境内已有690万民众逃往国外成为难民,37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孩子的教育中断,老人得不到妥善照料,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保障。 联合国的评估显示,2025年乌克兰境内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人数达到1270万,而援助物资的运输却时常因战线阻隔而受阻。俄罗斯国内同样面临隐性危机,大量青壮年士兵战死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巨大缺口,工厂用工短缺比例高达43%,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社会活力被不断透支。 俄罗斯与乌克兰同为全球粮食出口的关键力量,两国合计占据全球小麦出口的29%、玉米出口的19%以及葵花籽油出口的80%,这样的供应格局在战争中彻底被打乱。 乌克兰的农业生产因人员逃离而大面积搁置,2023年谷物总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1160万公顷缩减至1020万公顷,产量也从5310万吨降至约4500万吨。 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国,其出口受阻直接造成全球30%的钾肥供应空缺,叠加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的氮肥生产受限,全球农作物产量普遍面临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这场冲突将导致全球粮食价格长期上涨7%,2022年世界玉米和小麦价格就已分别比上年上涨24.8%和15.6%,58个国家和地区的2.58亿人因此陷入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较2021年增加了6500万人。 粮食供应链的断裂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疫情本就让全球供应链变得脆弱,战争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国家为自保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阿根廷曾暂停豆粕和豆油出口,直接引发相关期货价格上涨超过2.2%。 对于棕榈油这类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运输受阻意味着品质快速下降甚至完全报废,市场供应因此更加紧张。粮食生产者的惜售心理和库存的持续降低,又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短缺—涨价—更短缺”的恶性循环,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持续性压力。 能源领域的动荡同样波及世界。俄罗斯是全球主要能源出口国,冲突引发的制裁与反制措施导致国际能源价格剧烈波动,欧洲国家首当其冲面临能源短缺困境,工业生产受限,居民生活成本飙升。 这种波动顺着产业链向全球传导,推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加剧了全球性通货膨胀,本就艰难复苏的全球经济因此再遭重创。发展中国家承受着最沉重的压力,能源与粮食价格的双重上涨扩大了居民食物支出占比,阻碍消费结构升级,甚至对防止规模性返贫和乡村振兴形成阻碍。 正是看到这些不断蔓延的危机,古特雷斯才反复呼吁停火,这种立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局势的长期跟踪与判断。2025年8月29日,古特雷斯就曾通过发言人迪雅里克重申,联合国支持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全面、立即和无条件停火的原则立场,此次发文更是对这一态度的强化。 联合国大会已多次就乌克兰问题通过决议,2025年2月24日的第十一届紧急特别会议更是通过两份决议,重申对乌克兰国际公认边界内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承诺,敦促各方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争端,停止对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袭击。这些决议虽不具备法律强制力,却代表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意愿,为和平路径指明了方向。
就在俄欧,即将“擦枪走火”的最后一刻,中国,出手了!面对北约50国,在联合国的“
【23评论】【7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