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

康安说历史 2025-09-25 12:44:19

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 361 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 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 300 多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马达西奇这家从苏联时期就享誉全球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堪称该领域的 “百年老字号”。其生产的直升机发动机曾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连俄罗斯的战机都长期依赖它的动力供应。 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乌克兰与俄罗斯彻底翻脸,一纸禁令让马达西奇失去最大客户,订单断崖式下跌,财务危机接踵而至,破产的阴影死死笼罩着这家老厂。 就在马达西奇濒临倒闭之际,中国企业伸出了援手。2016 年,北京天骄航空看中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主动伸出橄榄枝,计划收购马达西奇 56% 的股份。 中方不仅承诺注入 2.5 亿美元低息贷款,还规划在重庆共建生产线,甚至愿意共享后续研发成果。对马达西奇而言,这是起死回生的希望;对中国来说,这是填补航空发动机技术短板的难得机遇。 合作进展十分顺利,到 2020 年时,中国市场已撑起马达西奇一半的销售额,一笔 8 亿美元的新订单更让双方对未来充满期待。 可这份双赢的合作没能持续太久。2017 年,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突然介入,毫无征兆地指控马达西奇非法转移资产,法院随即冻结了中企持有的股份。 这背后,美国的身影清晰可见。华盛顿担心中国借此提升航空技术,多次向基辅施压,甚至以切断军事援助相威胁。乌克兰政府最终选择妥协,彻底倒向美国。 2021 年 1 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命令,对天骄公司实施全面制裁,冻结其所有资产。紧接着,他又下令将马达西奇强行收归国有,完全无视双方早已生效的合作协议。 更过分的是,乌克兰警方还闯入马达西奇董事长博古斯拉耶夫的家中,以 “叛国罪” 将这位 80 多岁的老人逮捕入狱。中国企业数年的投入瞬间打了水漂,3500 名小股东的股票也变成废纸,有人无奈吐槽 “本指望中国救厂,结果救了个寂寞”。 愤怒的中方企业随即向海牙国际仲裁庭提起诉讼。根据 1992 年中乌双边投资协定,中方索赔金额最初就达 45 亿美元(约合 361 亿人民币),涵盖本金、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 可乌克兰政府摆出一副 “死猪不怕开水烫” 的架势,不仅拒绝赔偿,还跟着美国将中企负责人列入制裁名单,冻结其资产长达三年。 更讽刺的是,马达西奇的命运并未因国有化而好转。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家工厂成了俄军重点打击目标。导弹接连轰炸下,厂房逐渐沦为废墟。到 2025 年 1 月,曾经的 “动力沙皇” 彻底变成一片瓦砾,乌克兰连让中企拿回资产的机会都没留下。 就在把事情做绝不到半年后,乌克兰的态度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2025 年 2 月,泽连斯基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态,希望中国能参与乌克兰的战后重建。 他强调乌方愿意对话,还暗示会给中国企业盈利机会,却对 361 亿违约金只字不提。乌克兰外长瑟比加也紧随其后,声称 “高度重视中国大国影响”,期待中方发挥作用。 这种 “翻脸比翻书快” 的操作实在令人咋舌。当初在美国施压下撕毁合同的时候,乌克兰没想过会有求中国的一天。 在跟着制裁中企、拒绝赔偿的时候,他们没考虑过国际关系讲究互惠互利。如今工厂没了,钱包空了,才想起中国的实力,这种算盘打得未免太精。 乌克兰要是真有求助的诚意,首先该想清楚 361 亿违约金怎么解决。该给的说法不给,该赔的钱不赔,光靠几句漂亮话就想让中国出手?这种把别人的善意当软柿子捏的行为,早就被看穿了。 说到底,国际社会的交往从来都是等价交换。你在背后捅刀的时候有多决绝,现在求人帮忙就该有多难堪。中国会不会帮,答案其实早就写在了乌克兰自己的所作所为里。

0 阅读:7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