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了,在法国今天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之后,目前,G20集团里面还没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只剩下了五个: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韩国。 这些国家不承认,其实也都有自己的原因,像美国一直是以色列最坚实的后盾,每年向以色列提供 38 亿美元军事援助,更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 144 次否决权替以色列 “挡枪”。 2025 年加沙战争期间,美国的态度更是决绝 —— 一边持续向以色列输送精确制导炸弹,一边在安理会多次阻挠停火决议通过,这种近乎无保留的支持,也直接影响了其盟友的立场。 毕竟在美主导的同盟体系里,日韩对巴勒斯坦的态度本就缺乏自主空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直言现在承认无助于和平,可日本媒体直接戳破了这层外交辞令 ,这不过是为维护日美同盟的刻意妥协,而这份妥协还换来了美以的公开赞赏,甚至被以色列当作拉拢国际支持的政治宣传材料。 韩国的处境则更被动,作为依赖美国安保承诺的国家,其外交重心始终围绕半岛安全展开,加上以色列还是韩国军工、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自然不敢违逆美国,这两国偶尔会在联大涉巴决议中投赞成票,却迟迟不迈出承认建国的关键一步,活脱脱把 看美国脸色”做成了外交明牌。 和日韩纯粹的同盟依附不同,德国的犹豫里藏着更复杂的历史经纬,纳粹屠犹的历史原罪,让德国对以色列始终带着一种天然的负疚感,总理默茨直言 现在不是承认的时候,即便外长曾批评以色列军事行动 完全错误,却仍坚持 承认应是谈判终点而非起点。 这份矛盾在今年 5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暴露无遗 ,当会议表决授予巴勒斯坦更多联合国观察员权利的决议时,德国最终选择了弃权,既不想忤逆国际社会的主流立场,又不愿彻底得罪以色列,只能在两难中摇摆。 若说德国的矛盾源于历史,那意大利的选择则更多是现实的意识形态捆绑,总理梅洛尼领导的政府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意识形态阵营高度契合,不仅明确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还公开反对欧盟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即便意大利国内数十座城市爆发大规模声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游行,梅洛尼政府依旧攥紧美国盟友的手不肯松,把意识形态同盟的优先级远远摆在了国内民意之上。 如今全球已有超15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G20里这五国的坚守显得格外刺眼,美国的偏袒是霸权惯性,日韩的盲从是同盟绑架,德意的犹豫则是历史包袱与现实利益的撕扯,但加沙超6万人死亡的人道灾难摆在眼前,两国方案已是国际社会共识,这五国的立场或许能拖延巴勒斯坦建国的进程,却挡不住历史大势,毕竟外交可以看脸色,正义却不能一直缺席!
有意思了,在法国今天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之后,目前,G20集团里面还没承认巴勒斯坦
茂盛楼兰
2025-09-25 11:13:50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