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宣布了! 9月2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宣称,本周还会对两名美联储主席候选人进行面试,到周末时,能够完成对11人当中10人的面试,下周开始缩减名单。 目前入围的11位候选人各具特色,涵盖了经济学家、银行家、前政府官员等多个领域。 贝森特财长亲自坐镇面试,足以见得白宫对此次遴选的重视程度。 本周要完成最后两位候选人的面试,周末前完成10场面试,下周立即开始缩减名单。如此紧凑的安排背后,是迫在眉睫的政策交接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遴选打破了多项传统。 候选人背景更加多元化,女性候选人比例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少数族裔候选人也占据了相当比重,面试内容涵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国际经济等多个维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每位候选人都要接受长达三小时的“压力面试”,不仅要展示专业素养,还要接受价值观和领导力的全面考察。 在众多候选人中,三位领跑者已逐渐浮出水面。 现任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凭借其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暂居榜首,她在疫情期间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包被证明行之有效,这也成为其竞选的重要筹码。 第二位热门人选是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虽然其直言不讳的风格引发不少争议,但在抑制通胀方面的强硬立场赢得了华尔街的青睐。不过,其与进步派议员关系的紧张可能成为绊脚石。 第三位黑马是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作为中间派代表,他在学术界的声誉和务实作风受到两党议员的共同认可。但其相对缺乏联邦层面管理经验的短板也相当明显。 布雷纳德延续鲍威尔的渐进式政策,萨默斯偏向鹰派立场,而古尔斯比则更注重数据驱动。他们的不同取向将直接影响未来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 美联储主席的任命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决策,而是复杂的政治博弈。 目前民主党内部就出现了明显分歧:进步派希望选择更关注就业的主席,而温和派则更看重通胀控制。 共和党人虽然无法直接否决提名,但通过参议院的确认程序仍能施加重要影响。 一些保守派议员已经放话,将严格审查候选人在气候变化和社会议题上的立场。 华尔街的游说力量也在暗中发力,各大银行和对冲基金都有自己心仪的人选,他们通过政治捐款和媒体造势等方式试图影响决策,这场幕后博弈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台前的政治角力。 美联储主席的人选关乎的远不止美国经济。 作为全球最重要央行的掌舵人,其政策取向将直接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和汇率稳定。 新兴市场国家尤其关注此次遴选结果,若更鹰派的人选上台,可能意味着更快的加息节奏和更强的美元,这将给新兴市场带来资本外流压力。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以应对可能的变化。 欧洲和日本央行也在密切关注遴选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将直接影响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主要央行之间的默契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美联储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中国央行早已做好准备。 今年以来,中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政策定力和独立性。 中国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包来应对美联储政策外溢效应,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提供了充足的缓冲空间,资本账户管理措施也能有效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内生动能正在增强。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些因素都增强了中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 中国央行可能会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思路,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适时预调微调。 美联储主席的遴选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场看似美国国内的政治决策,实则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从华尔街到新兴市场,从央行行长到普通投资者,无数双眼睛都紧盯着华盛顿的一举一动。 最终人选不仅需要专业能力出众,更需要在复杂政治环境中把握平衡。其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四十年来最高的通胀、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脆弱的地缘政治格局,这些都考验着执掌美联储的智慧。 对中国而言,无论美联储主席花落谁家,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应对之本。
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9月20日,美国
【7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