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中国辛辛苦苦在14亿人中培养人才,老美是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4 17:19:04

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中国辛辛苦苦在14亿人中培养人才,老美是在77亿人中收割人才。中国是个挣钱的好地方,但是留不住人才,这与环境有关!”短短2句话,却点破了问题的根本,发人深省! 美国本土就 3 亿多人,却能稳稳坐在全球科技霸主的位置上,核心秘诀就是不局限于自己培养,而是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往自己家里拉。 因为美国从二战时期就开始主动抢夺全球顶尖人才了,当时他们专门搞了个 “回形针行动”,把德国的火箭专家、核物理学家全都请到美国,给他们最好的实验室和待遇,这些人才直接撑起了美国后来的航天和核武器发展。 紧接着到了冷战时期,美国又通过奖学金、科研资助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欧洲、亚洲的顶尖学者,慢慢就形成了 “全球人才往美国流” 的惯性。 现在这股惯性还没停,咱们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就说清华北大这两所顶尖学府,最近五年里,北大平均有 31% 的本科生会出国深造,清华也有 27%,而且这些出国的学生里,70% 都选了美国,超过 60% 的人都进了世界排名前 50 的名校。 2022 年的时候,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都超过 29 万了,占了全美国际生的 31%,这里面可不缺将来能成大器的科研苗子。 更关键的是,美国不光能吸引来人才,还能留得住人才。因为美国在科研上舍得花钱,2024 年咱们中国的研发经费突破了 3.6 万亿元,占 GDP 的 2.68%,这已经不少了。 但美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比咱们高,而且他们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更高,不像咱们现在基础研究才占总研发经费的 6.91%。 美国的科学家搞研究不用太急着出成果,哪怕十年八年磨一个项目也能拿到资助,这种宽松的环境特别对高端人才的胃口。 再加上美国有专门的 “杰出人才移民” 通道,只要是科研领域的尖子,拿绿卡、定居都特别方便,人家自然愿意留下。 反观咱们中国,辛辛苦苦培养出的人才,有时候确实留得不太稳。虽然这些年回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1978 到 2019 年完成学业的留学生里,86.28% 都回来了,2020 年应届海归更是比前一年增长了 72.9%,但高学历的海归却有不少想再走。 有调研显示,43%的博士、博士后海归要么说 “很可能” 离开,要么说 “不好说”,他们不是嫌钱少,而是受不了国内的人际关系和考核管理 ——73.4% 的人觉得没法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61.2% 的人对考核制度不满意。 比如有些科研人员刚回国,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就被催着写论文、报项目,这种节奏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不过咱们也不是没进步,2024 年咱们的基础研究经费增长了 10.5%,比总的研发经费增速还快,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长期投入了。 而且现在国内的科技企业也在崛起,给人才的平台越来越大。但要真正留住人才,光靠钱和平台还不够,得把邱震海说的 “环境” 问题解决好 —— 少点不必要的应酬,让科研人员能专心搞研究;考核制度更灵活,别只盯着论文数量;再给人才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能按自己的节奏做学问。 其实人才留不留得住,说到底看的是 “心稳不稳”。美国靠全球收割人才走了捷径,咱们靠 14 亿人培养人才打了基础,现在的差距是暂时的,但得抓紧把环境优化好。 要是哪天咱们既能培养出顶尖人才,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留下来,那中美之间的人才差距自然就补上了。 你觉得要留住高端人才,最该先改善哪方面的环境?是科研考核制度,还是人际关系氛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