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有个将军叫乐羊,有次攻打中山国,敌人把他儿子宰了,做成了肉羹送过来。乐羊面不改色,拿起汤勺喝了一口,就差说一句“味道好极了”,把敌人当场就给震了,乐羊的恐怖,还是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当时魏国的老大魏文侯,想把旁边一个叫中山国的小霸王给平了。这活儿不好干,路远,敌人也扎手。挑来挑去,相国翟璜推荐了乐羊。这推荐就有意思了,乐羊的儿子乐舒,正在中山国当官。让爹去打儿子效忠的国家,这操作本身就透着一股子权谋味儿。 乐羊二话没说,领兵就出发了。仗打得不轻松,一打就是三年。你想啊,三年,前线将军压力得多大?后方朝廷里的小报告,估计都堆成山了,说他通敌的,说他磨洋工的,啥难听的话都有。 中山国那边看耗不过,就使出了绝户计。他们把乐羊的儿子乐舒抓了,绑在城墙上,对着城下的乐羊喊话:退不退兵?不退,我们就把你儿子做成汤! 这是诛心啊。搁一般人,就算不退兵,也得心乱如麻。可乐羊呢?他只是冷冷地看着城楼,继续指挥攻城。中山国君一看,嘿,这人是铁石心肠啊?行,你不退,我真煮! 于是,最骇人听闻的一幕上演了。一口热气腾腾的肉羹,被中山国的使者送到了乐羊的军帐里。使者说:“将军,您儿子。” 整个军帐估计都安静得能听见心跳。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乐羊脸上,想看看这位父亲的反应。崩溃?暴怒?还是悲痛欲绝? 都没有。 乐羊只是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然后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汤,喝了下去。喝完,还把一整杯都干了。他就差对着使者说一句“味道好极了”。 送汤的使者当场就懵了,回去跟中山国君一说,中山国君也傻眼了。他们本想用人伦亲情击垮乐羊的心理防线,结果发现,这个人根本没有防线,或者说,他的底线,远在人伦之下。一个连亲生儿子的肉都能面不改色吃下去的人,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中山国的士气,就这么被一口汤给喝崩了。不久,城破,国灭。 凯旋归来,魏文侯给他庆功,当着所有人的面,拿出一个漆盒,里面是堆积如山的竹简。魏文侯说:“你打了三年,骂你的奏章也来了三年。要不是我信你,你早完了。” 乐羊吓得赶紧磕头谢恩:“这哪是我的功劳,全是君上您的英明啊!” 你看,多会说话。但真正的好戏,发生在魏文侯和另一个大臣堵师赞的私下谈话里。魏文侯挺感动,他对堵师赞说:“乐羊为了我,连儿子的肉都吃了,这忠心,没谁了。” 结果堵师赞冷冷地回了一句,这句话,绝对是顶级的人性洞察:“他连自己的儿子都吃得下,还有谁是他吃不下的呢?” 魏文侯瞬间醍醐灌顶,后背发凉。是啊,一个能把父子天性彻底踩在脚下的人,他所谓的“忠诚”,又是建立在什么之上的?今天他能为了“君臣之义”吃儿子,明天会不会为了更大的利益,把我这个国君也给“吃”了? 从那天起,魏文侯虽然重赏了乐羊的战功,封他为灵寿君,但再也没有重用过他。乐羊的军权被收回,成了一个有钱有地的富贵闲人。他用最极端的方式证明了忠诚,也用同样的方式,证明了自己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最终被权力中心永久隔离。 乐羊这事儿,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厚黑学”教科书。他不是不懂父子情深,他是在进行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人性。 他要向魏文侯证明,自己的忠诚可以凌驾于一切,包括血缘。他要向敌人证明,自己的意志坚不可摧。他赢了战功,赢了封地,但输掉了君主最核心的信任。因为他展现出的那种绝对的“无情”,恰恰是掌权者最忌惮的品质。 乐羊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付出了同样惨痛的代价,却没有换来同等的回报。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把最锋利的刀,但也因为太锋利,让持刀人感到了恐惧,最终被放回了刀鞘。 所以说,乐羊的恐怖,不只是敌人想象不到,连他的老板魏文侯都超乎了想象。他用一种近乎变态的方式,诠释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极端版本,也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功成名就却又被深深忌惮的句号。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后代,叫乐毅,就是帮燕国连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的那位战神。不知道乐毅在读到自己老祖宗这段历史时,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 说到底,权力这东西,总会逼着人做出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底线,有的人,选择了没有底线。乐羊,就是那个把底线彻底凿穿的人。他的故事,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你往下看,看到的是人性的冰冷和权谋的残酷。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14评论】【295点赞】
龍的心
那乐进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