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古今知夏 2025-09-24 14:47:04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2017 年特朗普初掌白宫,直接将中美贸易局势当成了 “立威场”。他盯着贸易逆差数据喊出 “美国优先”,二话不说拉开贸易战架势 , 当年 7 月对 34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次年将清单扩至 3000 多亿美元,税率飙至 50%,妄图用关税壁垒逼制造业回流。 可贸易战局势刚铺开,反噬就砸向美国本土。加税行业非但没新增就业,反而有近 2000 家中小企业因成本激增倒闭。 农业局势率先崩盘,中国对美大豆进口从 3285 万吨腰斩至 1694 万吨,全美农业出口额暴跌 18%。更打脸的是,贸易逆差非但没缩,反而从 7960 亿美元冲到 2023 年的 1.06 万亿美元,关税成了美国企业的 “额外税负”。 2020 年特朗普卸任时,仍没看懂局势症结。 2025 年重返白宫,他把贸易战升级成 “全面遏制”,关税堆到 145% 的同时,在科技领域拉起封锁线,出台芯片禁令妄图切断中国技术链路。 但科技战局势的反噬更猛烈:英伟达在华收入占比从 20% 跌至 10% 以下,单季度营收暴跌 42%;高通丢了中国大半市场,被迫裁员 1.2 万人,美国科技巨头集体陷入增长停滞。 供应链局势的混乱更是雪上加霜。 特朗普强推 “友岸外包”,逼着企业迁厂印度、越南,可东南亚产能跟不上 —iPhone 17 产能仅达预期 40%,零部件合格率比中国低 37%。与此同时,中国对东南亚中间产品出口涨 28%,经组装再输美,反倒让美国进口成本增 15%。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这种 “迂回供应链” 每年让美国多花 2400 亿美元,直接推高通胀,食品价格三年涨 32%,汽油破 5 美元一加仑。 俄乌战争的局势教训,成了敲醒特朗普的重锤。他卸任期间,美国裹挟欧洲对俄制裁,结果欧洲通胀飙至 10.6%,美国自身也因能源价格波动损失 680 亿美元。 2025 年他亲眼见中美博弈复制这一剧本:卡中国新能源脖子,美国光伏电站成本涨 70%,200 多个项目停工;禁稀土出口,F-35 产能砍 40%,军工企业陷入 “原料荒”。 债务局势的恶化更让美国扛不住。中国持有的美债从 1.3 万亿降至 8500 亿,美债收益率突破 5%,联邦政府年利息支出增 3200 亿,债务危机阴影步步紧逼。 多重局势叠加下,美中贸易委员会预警:再硬刚五年将亏 1.6 万亿、丢 70 万个岗位。 2025 年 5 月日内瓦谈判,特朗普终于松口将关税砍至 30%。此时他才算看清: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靠的是全球资源配置效率,而非遏制对手。 贸易战、科技战、供应链折腾,本质是戳破了美国实体产业空心、储蓄率不足的老问题。中国是稀土供应方、农产品市场、产能稳定锚,两国早深度绑定。 两度执政,特朗普总算摸清局势关键:不惹中国,凭美元霸权、科技底蕴仍能当 “大哥”;非要对着干,先垮的只会是美国。这局势背后的逻辑,他花了八年才读懂。

0 阅读:5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