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忍痛用4吨黄金买了荷兰的一艘过时挖泥船,可半个世纪过去以后,国外

逆影雷霆刃 2025-09-24 14:38:33

1966年,中国忍痛用4吨黄金买了荷兰的一艘过时挖泥船,可半个世纪过去以后,国外居然反而重金向中国购买这艘船,但商务部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们只租不卖! 我国疏浚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从追赶到领先的奋斗史。 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不得不花费巨额外汇从荷兰引进老旧挖泥船,当时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对方甚至以次充好,将淘汰设备高价卖给我们。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气馁,而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掌握了挖泥船的核心技术。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自主建造的"天鲲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于2017年成功下水。 这艘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全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达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 这些技术指标不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标志着我国在疏浚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天鲲号"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强大的作业能力。 它配备有重型绞刀,可以轻松破碎岩石和珊瑚礁,并通过管道将泥沙输送到指定区域。 在南海岛礁建设中,"天鲲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在复杂海况下高效作业,为岛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相关资料显示,"天鲲号"的作业效率是传统挖泥船的3倍以上,且能在6级风浪条件下正常作业,这在世界同类型设备中都是罕见的。 正因为"天鲲号"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国际上一些势力一直试图获取相关技术。 有国家曾提出用数吨黄金购买"天鲲号",但遭到我方断然拒绝。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考量,而是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决策。 南海作为我国重要海上通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岛礁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主权维护,也关系到地区和平稳定。 近年来,某些国家在南海地区不断采取挑衅行动,试图破坏地区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天鲲号"等重大工程装备的技术优势,为我国维护南海权益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同时必须保有必要的防卫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在南海的建设活动完全是在自己主权范围内进行的,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 我们始终坚持与其他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事实上,我国在南海的建设成果也为地区国家提供了更多公共服务产品,如海上搜救、气象观测等。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天鲲号"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崛起。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购买别人淘汰设备的国家,我们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体现在疏浚装备上,也体现在航天、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 回顾这段发展历程,我们深感自豪但也保持清醒。 技术优势需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专业人才,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同时,我们也将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鲲号"的故事,只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缩影,但它生动诠释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天鲲号"的研发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研制初期,我国缺乏相关经验,许多关键技术都需要从零开始攻关。 研发团队先后突破了重型绞刀设计、远程输送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多项技术难题。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应用于"天鲲号",也带动了整个疏浚行业的技术进步。 如今,"天鲲号"已经成为我国海洋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在南海岛礁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参与了许多重大港口和航道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改善了民生,体现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始终秉持开放态度。 虽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出售"天鲲号"这样的核心装备,但我们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疏浚技术经验,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这种既坚持原则又开放合作的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望未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还将研制更多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 这些装备将进一步增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维护海洋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主要信源:(环球聚焦——《中国造岛神器:从四吨黄金买二手货,到世界第一限制出口》)

0 阅读:0
逆影雷霆刃

逆影雷霆刃

逆影雷霆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