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仗大概率已经“打完了”!我们其实已经不再和菲律宾无聊的“对峙”了,当中业岛

湖锦行 2025-09-24 14:20:27

南海的仗大概率已经“打完了”!我们其实已经不再和菲律宾无聊的“对峙”了,当中业岛上的菲律宾驻军,连吃饭喝水,都需要提前48小时向我们海警“打报告”的时候,这场仗,其实早就结束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菲律宾人很是痛苦!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中业岛上,菲律宾驻军想补充一批淡水和粮食,得提前48小时向中国海警提交详细清单。 黄岩岛海域,菲方拉着美日澳舰船搞联合军演,喊话声刚落,见中国054A护卫舰靠近,便悄悄调头退到35海里外。 如今南海的格局,早已不是“舰船对峙”的老套路,而是中国通过常态化管控与法理支撑,悄然守住主权底线的新态势。 中业岛本是中国固有领土,早在清代就有中国渔民在此作业,1946年国民政府更是正式接收该岛。 1971年,菲律宾趁乱非法占据此岛,多年来靠着从巴拉望岛运来的补给维持驻军与所谓“居民”的生存,每月仅两三趟补给船,200公斤粮食、4000升淡水,就是岛上数百人的生存依赖。 这种脆弱的补给链,成了主权回归的关键切口。从2016年起,中国海警开始常态化巡航南海,逐步建立起补给报备制度。 菲方船只要进岛,必须提前申报物资明细,生活必需品可酌情放行,但能用于扩建设施的建材、燃油等,一律拦在外面。 2024年台风季,三艘菲方补给船因未合规申报被拦截,岛上一度断粮断水一周,士兵只能靠捕鱼勉强维持,这让菲方彻底明白:非法占据的“底气”,早被牢牢攥在中方手中。 面对这样的管控,菲方的应对显得格外虚张声势。他们频繁拉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搞联合军演,动辄喊出“开火授权”的口号。可真到了争议海域,却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去年12月,一艘菲方船只试图强行靠近中业岛,中国海警仅用精准水炮驱离,就让其船体受损撤离。 今年初,菲方想在Sandy Cay礁盘登陆,也被中方提前部署的力量拦在两海里外。 更让菲方无奈的是美国的“口头支持”,美方虽常提《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却从未在关键时候提供实质援助:承诺的F-16V战机报价高达55.8亿美元,菲方根本无力承担,最终搁置计划。 菲方补给遇阻时,美军舰要么在远处演习“划水”,要么以“未获授权”为由直接撤离,所谓“盟友”,更像个只喊不帮的“旁观者”。 而中国的策略,早已跳出“对抗”的框架,转向“规则与实力并重”的布局。 黄岩岛被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步棋看似是生态保护,实则用国际法赋予的“环境执法权”,将菲方的非法闯入定义为“破坏海洋环境”。在国际舆论场上站稳了道义高地。 中国还发布中英双语的《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一条条拆解美方所谓“自由航行”的法律漏洞,提出“和平航行需尊重沿海国主权”的主张,逐步争夺规则话语权。 与此同时,渚碧礁等岛礁的建设稳步推进,机场、雷达、导弹系统构成的立体防卫网,让中方对南海的管控有了坚实的实力支撑。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合作共赢”的周边逻辑。 与菲方的炒作不同,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突破1万亿美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直言“不希望卷入中美争端”,印尼、新加坡等国也纷纷选择与中国深化合作。 经济纽带的紧密,让南海局势多了份“稳”的底色,也让菲方的“外部矛盾转移视线”策略失去市场,毕竟,当周边国家都在靠合作发展时,菲方执着于挑事,最终只会孤立自己。 如今南海的“无声管控”,早已不是简单的“谁赢谁输”,而是中国对主权维护方式的新探索:不用激烈冲突,靠常态化执法压缩非法空间。 不用口号施压,靠法理与实力赢得规则话语权;不搞零和博弈,靠合作共赢筑牢周边稳定。 中业岛的补给报备、黄岩岛的生态执法、渚碧礁的立体防卫,每一步都在证明:主权的维护,从来不是靠一时的声势,而是靠长期的坚定与智慧。这才是南海格局最坚实的“压舱石”。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网易新闻——南海的仗大概率已经“打完了”!我们已经不和菲律宾“对峙”了

0 阅读:0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