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不趁机杀了老蒋? 1936年,中华民族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日本

无畏探险家 2025-09-24 11:21:16

西安事变,张学良为何不趁机杀了老蒋? 1936年,中华民族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日本正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然而蒋介石政府却无视外敌日本,执意剿共,坚称攘外必先安内,将整个中国置于日军屠刀之下,惹得天怒人怨。国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中有意抗日的有志之士不在少数,张学良就是其中之一,他身负老家东北沦陷之苦,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杀害之痛,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却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使其一直没有和日本人正面交锋的机会。如今看着老蒋一意孤行,执意纵容日寇侵略也要反共,张学良再也忍不了了,连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将老蒋囚禁了起来。许多人认为,此时张学良如果能直接枪毙蒋介石,那后面我们抗战也许不会那么艰难,也不需要打解放战争了,然而这一切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张学良不杀蒋介石的原因是什么? 自1931年东北沦陷后,光复故土就成了张学良的执念。然而蒋介石却在抗日问题上迟迟不作为,蒋介石反而是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匪总司令,让他去西北和红军打仗。最初张学良认同蒋介石先安内的战略,认为蒋介石想要在中国建立法西斯政权,那就必然和日本联盟,届时日本侵略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从1935年起,日本开始逐步蚕食中国华北,先后和蒋介石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如《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卖国条约,试图迟滞日本,为剿共争取时间。然而,古话说得好,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句话就是日本蚕食中国的真实写照。1935年秋,张学良开始了对陕北红军的进攻,然而却在两个月内,三次战役被红军整整歼灭了两个师,损失极为惨重。经此一役,张学良彻底改观,在面对红军的时候屡战屡败,再加之日寇根本没有因为蒋介石积极反共就对中国网开一面,反而是加紧侵略,这让张学良逐渐认清现实,抗日和剿共不能并存,东北军不可能短时间内战胜红军,而一旦失去东北军,又拿什么收复失地?且日本根本不会因为你也是法西斯,就和你一伙,他只想灭亡中国,吞噬中国,好让日本壮大。妥协只会助长日寇侵略的嚣张气焰,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但哪怕是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蒋介石就是不听 1936年12月1日,蒋介石下达最后通牒,如果张学良和东北军不听命令,抗拒和红军作战,那么就要东北军调到福建去。面对老蒋的发难,张学良决定当面谈。但哪怕是这样,蒋介石也依然没有改变主意,双方在争吵中不欢而散。至此,张学良下定决心,剩下的只有兵谏这一条路可走了。12月12日,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城、第17路军联合发动兵谏,张学良抓捕蒋介石,杨虎城负责控制城内各机关,仅几个小时,蒋介石在骊山山洞被张学良捉住。然后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了,蒋介石到底是杀还是不杀?在抓捕蒋介石之后,张学良立刻向全国通电讲话,要求停止内战,释放爱国人士,启动抗日救国会议。现在蒋介石的命就在张学良手上,如果蒋介石能坚持抗日,那么张学良坚定拥护蒋介石,谁料蒋介石抗日软弱,这时候反而硬气起来了,甚至还立下遗嘱,那么真的要杀蒋介石吗?当时张学良确实是有这个想法的,我党高层在联系到张学良后,第一时间也是想要杀了蒋介石,朱德老总甚至更是表示先杀了再说,但最终蒋介石的命还是保了下来,很多人说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何应钦已经率中央军把西安城团团围住,东北军已经失去了杀了老蒋跑路的时间,更别提你杀了老蒋,何应钦没准更高兴,没有人质就可以没有顾虑的进攻了 不过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两个原因,其一是苏联的干涉。在得知蒋介石被张学良压起来了之后,斯大林立刻表示反对杀蒋,理由是目前红军实力还较弱,群众基础也不牢固,哪怕是现在杀蒋对于全国夺取政权也没有什么好处。而苏联要分心对付德国,没法分精力帮助中国击败日本。但是蒋介石相比于苏联和红军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和英美的关系很不错,这样一来,局势就很明朗了,蒋介石可以依靠和英美的好关系,从英美手中获得援助抗日,而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则可以让苏联暂时不用在中国分心,也不必担心红军会被蒋介石或日寇消灭。而其二就是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林立的问题,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滇系军阀云龙,晋系军阀阎锡山等,虽然名义上是蒋介石的手下,但是实际上都是各地的地头蛇。一旦老蒋死了,那想把这些人联合起来抗日就更难了,且难保有人会被利益驱使,投靠日寇卖国,换取强大的日军来帮自己军阀内战。在这两点原因下,张学良最终没有让老蒋毕业,蒋介石也终于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了。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无畏探险家

无畏探险家

无畏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