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直言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

经略简料 2025-09-24 10:43:25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直言坦言:美国之所以一直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了一个大错! 在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看来,美国针对中国的根源,并非因为中国做了什么具体的错事,恰恰在于中国做得太对了。 中美之间正在上演的,与其说是贸易或科技的竞争,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范式之争”。 这背后,是美国根深蒂固的“霸权惯性”,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路径,从思想和现实层面,都对这种惯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的焦虑,其实是一个潜伏已久的“幽灵”,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心理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后,有一个国家凭借着当时全球无人可及的工业产能与军事威慑力,以一己之力主导搭建起了覆盖全世界的国际秩序框架。 布雷顿森林体系更是将美元推上神坛,让美国获得了通过印钞就能向全球转嫁风险的特权。 这种地位,让它习惯了做全球规则的制定者。 冷战的胜利更是放大了这种“胜利者幻觉”,让美国产生了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本能地排斥任何可能威胁其地位的新力量,并热衷于拉拢小圈子来维护自己的主导。 可当一个体量和模式都截然不同的挑战者出现时,曾经的从容不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焦躁。这种焦躁,本质上是对失去霸权宝座的深层恐惧。 按照马丁·雅克的分析,中国真正的“原罪”,是走出了一条非西方的、并且极其成功的现代化道路。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赖以维系的价值观优势,打破了西方模式是唯一选择的神话。 中国并非一个简单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积淀的“文明型国家”。它的治理合法性,更多源于实实在在的政绩和社会认同,而非简单复制西方的选票机制。 与西方“工业革命加殖民扩张”的老路不同,中国依靠国家规划、庞大的内部市场和产业升级,在没有对外侵略的前提下,完成了让八亿人脱贫的经济奇迹。 这条新路对世界格局的冲击是巨大的。 它为全球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供借鉴的选择。中国的“合作共赢”外交和“一带一路”这种真金白银的基建项目,显然比美国停留在口头愿景的“重建更好世界”计划,更具吸引力。 深层的范式焦虑,最终必然会物化为一系列具体的遏制行动。 从2018年特朗普发起、税率从10%一路飙升至25%、34%甚至更高的贸易战,到对AI芯片、光刻机等高科技领域的精准封锁,再到2024年炮制的“中国产能过剩论”,美国的打压无处不在。 然而,这些行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关税大棒最终打在了自己身上,推高了国内物价,让多个行业叫苦不迭。 即便是身处硅谷、同时执掌特斯拉的马斯克,也毫不避讳地公开表态,认为对自由贸易施加限制绝非有益之举。 在大西洋彼岸,欧洲的盟友们也流露出怀疑的态度,你甚至能想象到他们“翻白眼”的表情。德国和法国都很清楚,离开中国市场是不现实的。 德国总理朔尔茨就点明,欧洲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车,一半本就是西方品牌自己生产的。 面对围堵,中国没有乱了阵脚,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发展节奏。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热潮,以及在高铁、5G、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就是对封锁最有力的回应。 说到底,美国对中国的种种动作,根源在于一场深刻的“范式冲突”。这是一场历史惯性与发展新路的碰撞,也是单极思维与多极化趋势的较量。 正如马丁·雅克所揭示的,美国的焦虑,恰恰从反面印证了中国所选道路的成功。世界的天平,正在从单一的霸权模式,向一个更多元、更倾向于合作的未来倾斜。 信息来源:中华网财经--英国学者:之所以美国处处针对中国,是因为中国犯下了一个大错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