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想要超越美国,第一个要超越的,一定是军事。如果军事没超过,经济先上去了,大家

文人学社 2025-09-24 09:55:04

中国想要超越美国,第一个要超越的,一定是军事。如果军事没超过,经济先上去了,大家可以参考北宋。当时北宋经济和商业发达,但是武力值不够,最终被穷的叮当响的金国,直接一波带走北宋,导致北宋灭亡。北宋皇室被一窝端走,就剩下一个赵构,侥幸活下来,就是靖康之耻。 北宋的经济规模曾占据世界的五分之一,汴京人口超百万,手工业作坊遍布街巷,交子作为世界最早纸币流通于市场。农业亩产达 300 斤,远超同时期欧洲水平,瓷器、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但军事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禁军虽规模庞大,却实行 “更戍法” 导致兵将分离,武将地位受制于文官集团,武器制造由官府垄断且工艺僵化,神臂弓等先进装备因管理混乱难以批量列装。 1127 年金军南下时,开封城外虽有百万义军响应,却因缺乏统一指挥与正规军配合,最终未能阻挡城破之祸。 历史的教训转化为当代的发展智慧。中国并未走 “军事优先” 的路径,而是确立 “富国和强军统一” 的战略导向。 2016 年明确将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的融合格局。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让经济建设为国防提供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提供安全保障,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循环。 交通领域的统筹建设体现着融合的深度。 国内高速公路网建设时,每百公里预留军用飞机起降段,混凝土强度按战机起降标准设计,江苏、山东等地已有多条公路完成战备起降试验。 港口建设兼顾民用货运与军舰停靠需求,上海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可在 48 小时内完成军事物资装卸转换,比传统码头效率提升三倍。 这些基础设施平时服务于物流运输,战时可快速转化为国防支撑,实现一份投入两份效益。 产业与科技领域的融合更催生创新活力。 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逐步打破封闭,允许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 某民营科技公司研发的无人机导航芯片,原本用于农业植保,经军地联合攻关后,适配于侦察无人机,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厘米级,成本却下降 40%。 军工技术反向赋能民用领域同样成效显著,航天科技集团的火箭回收技术转化为海上钻井平台定位系统,使深海勘探效率提高 50%,相关专利已应用于 12 家能源企业。 国防开支的合理控制彰显发展理性。 2024 年中国国防预算占 GDP 比重约 1.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资金更多投向装备升级与人才培养。 海军山东舰入列后,配套建设的舰载机训练基地同时向民用航空开放,培养的飞行员既可服务于军队,也可进入民航系统。 这种资源共享模式,让国防投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与技术。 中国国防政策始终坚持防御性,军事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最低水平。 这种定位与北宋的被动防御截然不同,当代中国的军事发展是为应对多元安全威胁,而非主动扩张。 海外护航行动中,海军舰艇为中外商船提供安全保障,十年间累计护送超 7000 艘船舶,其中外籍船舶占比 40%,用实际行动践行安全共享理念。 如今,军民融合已从初步融合迈向深度融合。空间基础设施实现军地信息共享,气象观测网络为军事训练与农业生产同步提供数据支持,应急救援体系中军队力量与地方队伍协同行动。 这些实践既避免了北宋 “富而不强” 的困境,也不同于单纯的军事扩张,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历史的价值在于照亮现实。北宋的教训警示我们,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当代中国的军民融合实践,正是对这一规律的深刻把握,通过统筹协调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种兼顾安全与发展、融合共享的发展路径,既筑牢国防之盾,又夯实发展之基,正是新时代最坚实的正能量。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tb324830382

tb324830382

3
2025-09-24 23:03

广积粮 深挖洞 备战备荒为人民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