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届联合国大会于23日在纽约召开,美国严禁伊朗代表团在纽约奢侈消费购物。美国宣称伊朗当局享受奢侈生活,国内民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美国国务院这份声明带着刺骨的针对性,伊朗代表团的行动范围被压缩到只剩一条直线——酒店到联合国总部。他们连走进Costco这样的批发商店囤点日常用品都被明令禁止,想买超过1000美元的手表或6万美元以上的豪车更是天方夜谭。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戈特说得直白:这是要阻止伊朗神职精英在纽约疯狂购物,毕竟伊朗民众正饱受贫困、基础设施破败和水电短缺的折磨。 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购物禁令听起来像个荒唐的黑色幽默,背后却是美伊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核问题拉锯战。自从2006年伊朗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制裁与反制裁就像永不落幕的拉锯战。美军今年6月底加入以色列阵营袭击伊朗核设施,把紧绷的弦彻底扯断。特朗普政府重启的“极限施压”政策,如今连外交官的购物车都不放过。 联合国总部本该是外交豁免的绿洲,现在却成了精心设计的隔离区。伊朗代表团此前至少还能在总部、常驻代表团、大使官邸和机场之间活动,如今被禁锢在两点一线。美国一边强调“美国公民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一边指责伊朗利用联大推进“恐怖主义议程”。这种将外交行动与安全威胁直接挂钩的逻辑,让联合国总部所在的中城曼哈顿仿佛成了戒备森严的堡垒。 讽刺的是,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美英苏三国还在伊朗土地上商讨战后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八十多年过去,当年决议的诞生地如今成了被限制对象。美国对伊朗的“最大压力”策略从石油出口逼近零的经济制裁,蔓延到外交官的个人消费行为。国务院那份将批发店会员资格和奢侈品购买定义为“需要政府批准的福利”的通知,近乎把外交变成了某种监管项目。 伊朗方面的沉默耐人寻味。他们或许在积蓄力量等待反击时机,或许根本不屑回应这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的挑衅。要知道,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吸引约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代表,伊朗是唯一被特别针对的国家。这种孤立手段看似强硬,却可能像握紧的拳头,攥得越紧,缝隙越大。 外交斗争的硝烟从来不止在谈判桌上,现在连购物小票都成了战场。当外交官的行李箱成为国际施压的新标的,我们看到的不是胜利宣言,而是外交礼仪褪色后露出的锋利獠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第80届联合国大会于23日在纽约召开,美国严禁伊朗代表团在纽约奢侈消费购物。美国
琉星球
2025-09-23 18:52: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