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把菲律宾学者问住:1898年条约里,黄岩岛到底写没写?”高志凯在菲律宾抛出这句追问,现场瞬间安静。三分钟后,掌声炸裂。 这句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切中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法律软肋。要理解它的威力,得从1898年那份尘封的《美西巴黎条约》说起。 这份条约是美西战争后签订的,白纸黑字划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西边界线是东经118度。而黄岩岛呢?它位于东经117度51分,稳稳当当落在界限以西。也就是说,按照国际法,黄岩岛从来就不属于菲律宾。 高志凯这句话的妙处在于,他让菲律宾学者自己翻出历史文件,结果发现自家主张的地盘压根不在条约范围内。这就像有人指着你家客厅说这是他的,你甩出房产证证明他连门牌号都记错了,对方能不哑口无言吗? 菲律宾这些年为啥总在南海跟中国较劲?表面看是为了渔业资源和海底油气,更深层的是想借美国“印太战略”的东风刷存在感。 但菲律宾的法律依据经不起推敲——1997年之前,菲律宾官方地图甚至明确把黄岩岛划在领土之外。直到发现南海可能有石油,才突然“想起”这块“祖传地皮”。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主张,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高志凯的追问就像照妖镜,照出了菲律宾主张的荒唐本质。 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可是有千年家谱的。元朝郭守敬的“四海测验”就把它纳入版图,明清渔民叫它“石塘”,《更路簿》里记着200多条航线。1935年民国政府正式把它划入中沙群岛,1947年还立了主权碑。这些历史证据链环环相扣,比菲律宾的临时起意扎实得多。 高志凯作为耶鲁法学博士、前外交部翻译,深谙国际法规则,他选择用条约原文说话,既专业又致命——毕竟白纸黑字的国际条约,比口水仗有说服力得多。 现场为啥会先安静后掌声雷动?因为菲律宾学者突然意识到,自己准备了半天的反驳全打在棉花上了。他们本想扯什么“地理邻近”“200海里经济区”,结果高志凯直接亮出条约原文,这些借口瞬间成了笑话。 而中国观众鼓掌,是因为看到外交官用法律武器漂亮回击,不用动粗就戳破了对方的谎言。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比喊口号有力百倍。 其实南海问题本不该这么复杂。中国早在2002年就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议。但菲律宾偏偏要拉美国搅局,2016年还搞了个非法的“南海仲裁案”。 高志凯的追问提醒世人:回归历史和法律框架,才是解决争端的正道。就像两个邻居争地界,与其找外人评理,不如翻翻祖传地契——而中国的“地契”,从元朝测绘到民国立碑,每一页都盖着历史的钢印。
菲律宾大变天,二号人物小马科斯亲戚被赶下台,将迎来亲华总统。今年九月,菲律宾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