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评毛主席书法“有狂无草”,启功却盛赞:笔法峻拔,雄浑开阔!连当代“草圣”于

云端绮梦绘星河 2025-09-23 11:58:54

有人曾评毛主席书法“有狂无草”,启功却盛赞:笔法峻拔,雄浑开阔!连当代“草圣”于右任也惊叹:金戈铁马,自叹不如!那么如果摒弃其他因素,毛主席的“毛体”在草书艺术史上应是什么地位?笔者认为可以用:“笔力惊绝,其志伟哉”八个字概括。 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与精神世界。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 “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为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尤其是书法,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创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审视外物,使得作品中处处彰显着自我的印记,情感浓烈且直白;“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则是创作者通过深度的修养,将自我融入宇宙之道,精神与 “道” 冥化,作品呈现出一种化机自然、意境深远的风貌 。 在毛主席的众多书法作品中,“有我之境” 是较为常见且鲜明的风格体现。他作为一位具有强大意志力和鲜明个性的伟人,其革命生涯波澜壮阔,这些经历与特质都深深烙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毛泽东早年就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与激烈斗争 ,从秋收起义到万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每一段经历都充满了挑战与激情,而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炽热的革命情感,都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在笔法上,毛主席运用了丰富的提按、轻重变化,使得作品充满节奏感 。比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中,“舞”“驰”“试” 等字,笔画粗细相间,提按分明 。“舞” 字的一撇一捺,犹如舞动的银蛇,轻盈而又充满力量;“驰” 字的笔画连贯流畅,给人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试” 字的起笔重顿,收笔轻盈,仿佛在展示一种挑战的姿态 。这些笔法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他精湛的书法技艺,更传达出他内心强烈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 ,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敢于与天公比试高低的豪迈气概。 从布局上看,整幅作品疏密得当,气势连贯 。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时而紧密,时而疏朗,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如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句,“江山” 二字紧密相连,突出其重要性;“如此”“多娇” 之间则稍显疏朗,给人一种舒展的美感 。 而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一行,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仿佛是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众多英雄豪杰为了这美丽的江山竞相折腰,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时代使命感 。这种布局方式,使得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恢宏大气的美感,与毛主席的伟大抱负和广阔胸怀相契合 ,充分体现了他作为革命领袖的豪迈与自信。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和字形的大小对比,将五岭山脉的蜿蜒和乌蒙山的磅礴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同时也体现出红军战士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乐观主义精神 。整首诗的书写,节奏明快,气势磅礴,仿佛能让人看到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坚定步伐和不屈意志 ,这无疑是毛泽东个人情感与革命精神的高度融合 ,是 “有我之境” 的生动诠释。 毛主席的书信手迹中,也常常能看到 “有我之境” 的影子 。在那些写给战友、同志的信件中,虽然内容大多是关于工作、革命等事宜,但他的书法却充满了个人情感 。从字体的形态、笔画的力度,到字里行间的疏密关系,都能感受到他对收信人的关心、期望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 比如在一些信件中,他会用加粗的字体强调重要内容,或是通过笔画的连笔、飞白等手法,展现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思考 。这些书信手迹,不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他情感的载体,是他在革命岁月中与同志们紧密联系的见证 ,体现了他作为革命领袖的真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 。

0 阅读:16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

云端绮梦绘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