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古代闹饥荒,穷 人只要饿几顿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吗?别天真了!在真实的历史中,饥荒一旦来临,底层百姓就要成片成片的饿死。 1358年,河南彰德府的王铁柱蹲在院角的老槐树下,盯着树皮开始发呆。 那树皮早被村人剥得斑驳,露出白木芯。 三个月没下一滴雨,原本齐膝高的麦子全成了焦黑的枯棍。 家里最后一袋糙米早见了底,妻子阿秀告诉他:“当家的,娃儿昨儿又咳了,要不去东头李财主家借点?” 王铁柱没说话。 李财主的三进院子里,葡萄架下还挂着去年的腌肉。 可上回他去借粮,李财主骂:“你当我这是善堂?地租还欠着三斗呢!” 王铁柱记得,半月前他蹲在南坡的草窠里,翻出最后一丛苦苣菜。 阿秀把菜叶子煮得稀烂,娃儿喝了两口就吐了,太苦了! “爹,我饿。” 王铁柱摸了摸娃儿的额头,烧得烫手。 他翻出压箱底的最后一捧米,熬了锅稠粥。 阿秀喝了一口:“当家的,这是我嫁过来后,头回喝上稠粥。” 第二日天没亮,村东头的刘老汉就断了气。 他趴在门槛上,手里还拿着大半截的枯树皮。 “老哥哥,你这是!”王铁柱蹲在刘老汉身边,想合上他的眼。 刘老汉突然睁开眼:“铁柱,我家二妞昨儿被她娘煮了!” 话没说完,手无力地垂下去。 王铁柱猛地站起来,他想起昨儿夜里,西头李二家的哭声。 李二媳妇疯了似的喊“饿死不如疯死”,把刚满周岁的闺女塞进了灶膛。 “易子相食”的谣言就是这时候传开的。 第七日夜里,王铁柱听见外头有动静。 他攥着枕头下的柴刀,蜷在炕角。 阿秀搂着发烧的娃儿:“当家的,是不是有人!” 话音未落,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月光里站着个黑影,是东头的二狗。 他肩上扛着个布袋:“铁柱哥,我找到点吃的。” 王铁柱死死盯着他。 二狗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去年还帮他修过漏雨的屋顶。 可此刻,二狗的脸色青得像死人。 “兄弟,你这是,”王铁柱接过布袋,摸了摸,是半袋杂粮,还有小半锅没煮熟的米粥。 “我偷了李财主的。” 二狗突然跪下来,“他家厨房就剩这点,我分你一半。” 王铁柱的手在抖。 他想起刘老汉临死前的话,想起李二家灶膛里的闺女,想起娃儿吐在碗里的苦苣菜。 “兄弟,你,”王铁柱举起刀。 二狗猛地抬头,眼里全是惊恐:“铁柱哥,你要干啥?” 刀落下去的瞬间,王铁柱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王铁柱把杂粮和米粥全倒进锅里,煮得咕嘟响。 阿秀抱着娃儿站在灶边,眼泪吧嗒吧嗒的流:“当家的,这是人肉。“ “闭嘴!”王铁柱吼了一声,自己先哭了。 第二天,村人发现二狗家空了。 有人说看见王铁柱半夜扛着东西往外跑,有人说听见二狗家传来哭声。 王铁柱把这些话当耳旁风,他只盯好自家的米缸。 那半袋杂粮,够他和阿秀、娃儿撑三天。 第三日晌午,王铁柱在村外的荒地里遇见李二。 李二蹲在一棵歪脖子树下,面前摆着块白花花的骨头,正用石头砸着喝汤。 “兄弟,分我点。”王铁柱说。 李二抬头:“这骨头是东头张屠户的闺女,煮了三天了香得很。” 王铁柱胃里翻江倒海,转身就跑。 可没跑多远,他听见身后传来咀嚼声。 李二追上来了,手里举着块带血的肉:“铁柱哥,你尝尝,比米粥香。” 那天夜里,王铁柱做了个梦。 他梦见刘老汉坐在炕头:“铁柱啊,你咋变成这样了?” 梦见阿秀抱着娃儿站在村口,哭着喊:“当家的,你回来吧。 他惊醒时,阿秀正攥着他的手哭:“当家的,娃儿没了。” 王铁柱看着炕上的小被子,里面空荡荡的。 他想起昨儿夜里,娃小声说:“爹,我饿。” 元至正十八年的饥荒,远不止彰德府这一处。 史书记载,那一年北方连续大旱,河北、山东、河南“赤地千里,人相食”。 元廷的赋税却一分没减,地主收租,官府征税,连树皮都被搜刮得干干净净。 更要命的是,元军的粮饷全靠百姓供给,征粮的差役骑着马,闯进村子就砸门:“没粮?拿人抵!” 王铁柱后来才知道,李财主家的粮囤里,藏着够全村人吃半年的粮食。 可他不敢去抢。 因为,元军的屠刀比饿肚皮更可怕。 可世上没有“要是”。 十年后,朱元璋的起义军打进河南。 王铁柱跟着队伍,亲眼看见元军的粮仓。 整仓整仓的米,整垛整垛的布,全烂在仓库里,招来了成群的老鼠。 “兄弟,你说要是当年有这些粮,”王铁柱问旁边的老兵。 老兵吐了口唾沫:“早被那些狗官运去填他们的金窟窿了!”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他在诏书里写:“朕本淮右布衣,天下饥荒,民不聊生,遂起兵救民。” 可王铁柱再也没见过真正的“救民”。 他在战乱中失去了阿秀,流浪到江南,靠给人打短工为生。 晚年时,他孩子们啃着白面馍馍,突然老泪纵横:“那年月,要是能吃上口饱饭该多好啊。“ 就像网友说的:“现代人再怎么抱怨,也比那时候幸福。”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古人怎么做慈善? 放粮施粥是首选)
你以为古代闹饥荒,穷人只要饿几顿挺一挺就能熬过去吗?别天真了!在真实的历史中,
炎左吖吖
2025-09-23 10:48:30
0
阅读: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