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辽沈战役中,国军副军长戴海容作战不力,廖耀湘大怒,下令“将戴海容给我处决!”,宪兵抓人时,戴海容竟下令:“将他们击毙!” 那年 10 月 23 日深夜,东北黑山羊肠子沟的土窑洞里,第七十一军 91 师师长戴海容,正拿红铅笔在作战地图上,划部队最后要守的防线。 窑洞门外突然传来摩托车引擎声,声音越靠越近。三名宪兵直接踹开木门,戴海容立刻抓起搪瓷缸砸向煤油灯。 窑洞陷入黑暗,戴海容喊道:“这几个冒充军爷的奸细,敢直呼老子名字?卫兵,毙了他们!” 五声枪响后,宪兵上尉倒地不起。 这场突然爆发的冲突,看着是偶然的,其实是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内部矛盾的真实缩影。 戴海容是湖北天门人,保定军校毕业。1948 年 1 月接任 91 师师长后,很快陷入廖耀湘的 “消耗战陷阱”。 当时 71 军是第九兵团先锋,在黑山阻击战中每天要推进二十里。但美械装备大多损坏,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步枪枪栓冻得拉不开。 戴海容跟副官抱怨:“廖司令要我们用血肉填战壕!冻土硬得像石头,工兵铲都卷刃,怎么推进?” 廖耀湘发火是有原因的。10 月 21 日锦州失守后,蒋介石连发三封急电,命令夺回 “东北门户”。 廖耀湘后来发火,也不是没原因。10 月 21 日,锦州被解放军攻占后,蒋介石急坏了,连续发三封急电,命令部队必须夺回锦州这个 “东北门户”,不能让解放军站稳脚跟。 可戴海容带的 91 师,在攻打大白台子阵地时,打了三天,硬是一步没推进,阵地迟迟拿不下来。 更让廖耀湘火大的是,他早严令要求,指挥官的指挥所必须设在一线阵地,要 “跟士兵一起进退”。可戴海容没听话,反而把指挥所设在离前线足足五公里的土窑洞里,根本不管前线士兵的死活。 参谋长汇报 91 师伤亡情况时,廖耀湘摔碎第五个茶杯,怒吼道:“戴海容把弟兄们的命当筹码赌!” 宪兵队闯进师部时,戴海容正把妻儿照片塞进内袋。他是黄埔七期生,清楚 “战场纪律” 有多严格。 三天前,新六军一个团长因 “畏战” 被枪决,尸体挂在司令部门口示众。 但听到宪兵喊他名字,戴海容明白这是活命的机会。他命令卫兵以 “敌方伪装分子” 为由开枪。 同时,戴海容从后窗翻出去,钻进马厩骑上枣红马 —— 这匹马曾在滇西反攻时救过他。 戴海容骑在马上,看到远处 101 高地上的解放军蓝旗,突然想起 1944 年的松山战役。 那时候,他带部队攻克了日军的堡垒,立了功。可最后却因为 “不听上级调遣” 的罪名被撤职,落得个有功无赏的下场。现在,类似的事又发生了,只是这一次,他从当年的 “立功者” 变成了现在要被追责的人。 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勃朗宁手枪,这才发现,枪套里还塞着半张没写完的遗书。上面的字迹还很新,写着:“若我战死在战场,请把我葬在松山的松树下……” 天亮时,戴海容已经换上了伙夫的棉袄,脸上也抹了些灰,混在沈阳的难民潮里,靠人群掩护,躲避追查。 他悄悄回到自己在铁西区的私宅,进去后立刻打开家里的五口包铜皮箱子,把里面的金条都拿出来,小心塞进貂皮大衣的夹层里,为逃跑做准备。 可没想到,在机场时,他还是被宪兵队长拦了下来。戴海容心里一紧,马上从手腕上褪下金表链,递了过去,脸上陪着笑说:“弟兄们辛苦这么久,这点钱就当给大家买茶喝,不成敬意。” 可这一切都太晚了。 廖耀湘一听说宪兵被戴海容杀了,气得连夜给 71 军军长向凤武打电话,语气强硬地说:“戴海容临阵脱逃,还敢杀宪兵,按军律就该斩了他!” 但向凤武的回答,让廖耀湘瞬间冷静下来。向凤武说:“司令,现在 91 师打下来,只剩三个营的兵力了。要是戴副军长死了,这么点人,谁来带兵指挥啊?” 向凤武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在部队里资历不浅。他心里很清楚,廖耀湘一直打压 71 军,早引起部队里很多人的不满。 去年四平战役时,71 军就被当成 “炮灰” 用,兵力消耗了一大半。现在部队士气本来就低到极点,要是这时候杀了戴海容,士兵们肯定更不满,说不定会直接引发兵变,到时候更难收拾。 最后,戴海容还是成功逃到了香港。在旺角的一条街上,开了家叫 “荣记绸庄” 的铺子,想靠做生意,安安稳稳过日子。 有一次他劈樟木箱拿算盘,发现当年的美式钢盔,上面满是弹痕。 伙计问钢盔的来历,戴海容说:“扔了吧,没用的旧东西。” 廖耀湘的结局不一样,1948 年 10 月 28 日他被解放军俘虏,关押期间写了《辽沈战役检讨》:“指挥官只知杀一儆百,不体谅士兵,再精锐的部队也会败。” 多年后,戴海容在香港去世。他遗物里的德制怀表,指针停在三点十五分 —— 正是宪兵闯进军部的时刻。 廖耀湘在功德林改造时感慨:“戴海容要是乖乖被擒,不过是一具无名尸体;他反抗,倒成了国民党军官求生的缩影。”
1946年,美军强睡了两江总督曾孙女,宋美龄、胡适都干了什么。1946年,美国在
【7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