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美国这头刚给英伟达“松绑”,说芯片只要回美国本土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中国反手就甩出新规: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管你技术哪来的,统统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这招看似简单,实则直接掀了桌子,把全球芯片博弈的玩法彻底换了。 特朗普政府2025年3月抛出这政策,表面是放宽限制,其实藏着两层算计。一方面想拉拢选民,把制造业拉回美国铁锈地带,缓解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想继续卡中国脖子,只卖成熟芯片,死守高端AI技术不让碰。 他们甚至要求英伟达把在华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财政部,美其名曰“芯片税”——这吃相,连路透社都直摇头。 可中国根本没在怕的。不到一个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直接出新规:芯片原产地,只看流片地!意思就是,哪怕你图纸、架构、算法全从美国来,只要在中国晶圆厂完成流片,这芯片就是“中国制造”。 华为昇腾910B芯片性能已达英伟达H20的85%,价格还低三成,国产AI芯片市占率从2024年的5%猛冲到18%,百度、腾讯这些大厂已经启动替代测试。 英伟达顿时头大。2025年第一季度,他们特供中国的H20芯片订单冲到了160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93%。但中国政策一出,安全审查和反垄断调查立马跟上,网信部门还查出H20芯片有“后门风险”。 结果英伟达库存减值55亿美元,第二季度财报简直没眼看。黄仁勋紧急跑来中国探路,可局面早已不是他能轻松掌控的。 中国这波反击可不是临时起意。自从2018年美国制裁华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就进入“战时状态”。 2024年半导体设备支出冲到366亿美元,增长29%,国产设备占比从17%提到38%。中芯国际14nm制程量产了,华虹半导体40nm工艺也成熟了,华为甚至自研EDA工具,打通了设计环节。成熟制程领域,中国已经能自己闭环。 “标签政策”更狠的是撬动了全球供应链。欧洲企业嗅觉超灵敏,英飞凌、意法半导体马上宣布加大在中国本地化生产。 韩国SK海力士甚至考虑把高带宽内存产线搬到无锡。因为大家都明白:想进中国市场?就得按中国的规则来。 中国还乘胜追击。2025年9月,中国商务部对美国出口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40nm及以上工艺的CAN收发器、RS485芯片等。这些芯片虽不起眼,却是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的核心,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680亿元,国产化率却还不到15%。反倾销调查一出,圣邦股份、思瑞浦等中国企业快速冒头,车规级芯片通过认证,直接打进了比亚迪的供应链。 深度学习框架领域也在变天。中国主导的“飞桨”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12%涨到2025年的27%,开始支持国产芯片架构。 华为昇腾生态已吸引500多家合作伙伴,寒武纪、壁仞这些企业拿到国资注资,中国计划2026年前建立自主AI框架标准。 美国本想用技术霸权压人,却反倒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波士顿咨询估算,若中美科技完全脱钩,全球半导体产业会损失1.2万亿美元,美国企业将丢掉18%的市场份额。 张忠谋曾说中国半导体反制机会渺茫,但他可能低估了中国人的耐力和学习能力——中芯国际用三年把28nm良率从60%拉升至98%,长江存储232层闪存良率突破90%。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商业竞争,变成大国规则之争。中国用市场和政策双引擎,一步步把“制造”转化为“话语权”。而美国还在“技术封锁”和“市场依赖”之间反复摇摆。未来全球芯片产业不会只有美国说了算,多极竞争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对中国封锁光刻机,最后活不下去的会是西方企业”——荷兰光刻机巨头的这句话,戳
【3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