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身上其实没有一滴俄罗斯血统,连构成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血统也“沾不上边”。 列宁的父系血统来自伏尔加河流域,他的祖父尼古拉·乌里扬诺夫是个贫苦裁缝,五十多岁时娶了卡尔梅克族女子安娜·斯米尔诺娃。 卡尔梅克族的起源特殊,他们是17世纪从中国新疆迁徙到俄国境内的蒙古部落后裔,这样,列宁父亲伊利亚的身上带有明显的亚洲血统。 母亲这边则是另一种混杂,外曾祖父约翰·格拉普是18世纪应沙皇之邀来到伏尔加河定居的德国移民。 外祖父亚历山大·勃朗克原本是犹太医生,因反犹氛围皈依东正教改名换姓,他的妻子又有德国和瑞典血统。 因此列宁的母亲玛丽亚·勃朗克就是德国、瑞典和犹太“混合型”,正是她,培养了有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极强的孩子列宁。 这样算下来,列宁的血统里有蒙古、德国、犹太和瑞典,唯独没有俄罗斯。 讽刺的是,苏联当局却长期刻意掩盖这些细节,1932年,列宁的姐姐安娜提出过一个大胆建议,希望借列宁的犹太背景来缓解国内紧张的反犹情绪。 但斯大林拒绝了,她的建议彻底被搁置,二战后反犹情绪高涨,官方更是强化列宁的斯拉夫形象,把真实血统的档案深藏不露。 不过,血统虽能遮掩,习惯却难以抹去,列宁平日招待客人时喜欢用奶茶,这是卡尔梅克传统。 有人觉得奇怪,他就会自然解释,这是来自祖母的传承,他的妹妹回忆过列宁的容貌,说他有蒙古式的眼角和宽额头,说话时还带点特殊喉音,这些细节后来被传记作家视作亚洲血统留下的痕迹。 这种多民族的背景,潜移默化影响了他的政治观,他出生和成长的沙皇俄国是个民族压迫严重的帝国,他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保持警惕。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推动了《各族人民权利宣言》,承认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发展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甚至理论上给予各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的选择。 这种政策思路,与他无法被纳入单一民族身份的成长经历有直接关系。 他说过一句简洁的话,阶级比民族标签更真实。这恰好揭示了他的信念。 他试图把血统上的复杂性转化为政治上的包容性,而不是依靠民族身份来凝聚权力,对比其他历史名人更能看清他的独特:拿破仑虽然不是正统法国人,却成了法国的象征,斯大林则是格鲁吉亚人,却在苏联大力推行俄化。 而列宁没有走这两条路,他既没有完全融入某个民族的文化,也没有试图用权力削平差异,而是基于复杂血统,走向了一种新的政治认知。 在今天的卡尔梅克共和国,列宁的“血缘故事”仍被当成自豪,当局将他视为“自己人”,在首府埃利斯塔立有巨大的列宁雕像。 参考信源:列宁名字的由来2024-02-19 11:21·参考消息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身上其实没有一滴俄罗斯血统,连构成苏联的十
芸霄记史
2025-09-21 10:43:33
0
阅读:128
用户10xxx40
说这些,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