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中方发声。据路透社9月19日报道,在美方拒绝发

薇薇呀 2025-09-21 07:04:18

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中方发声。据路透社9月19日报道,在美方拒绝发放赴纽约签证后,联合国大会19日通过决议,允许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通过视频方式在下周的世界领导人年度会议上发言。 据报道,该决议以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获得通过。决议同时规定,未来一年内,若阿巴斯及其他任何巴勒斯坦高级官员因无法前往美国而缺席,均允许其以视频方式参与联合国各类会议或大会。 美国、以色列等对该决议投了反对票。中国严厉指出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一直以来有失大国责任。 联合国大会表决屏上跳出的数字: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像一面反映国际社会意志的明镜。 当决议允许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以视频方式参与联大一般性辩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程序性变通,更是一场围绕签证武器化、外交平等与多边主义未来的深层博弈。 美国及其极少数盟友站在了145个国家的对立面。这并非偶然的外交失误,而是长期累积的战略失衡所酿成的孤立。 将签证政策工具化,拒绝巴勒斯坦领导人踏上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的土地,本质上是对《联合国总部协定》和国际外交公约的背离。 当一个国家既是东道国,又是争议当事方,其权力边界该如何界定? 这不仅关乎巴勒斯坦,也关乎所有可能因政治分歧而被拒之门外的国家代表。 国际社会用压倒性票数给出了回应:外交舞台,不容垄断。 中方代表耿爽的发言,直指一个更具结构性的问题。 美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长期“失衡”的立场已从政策偏好演变为系统性障碍。 从加沙持续的人道危机到停火决议屡遭拦阻,从对占领行为的默许到对国际法原则的选择性适用,美国似乎陷入某种自我构建的例外主义叙事: 它有权力决定谁可以发言、何时可以和平、哪些生命值得声援。 而145:5的比分,正是世界对这种叙事的大规模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决议不仅解决了一次参会障碍,更设立了一项延续性规则。 未来一年内,巴勒斯坦代表若因美方签证政策受阻,皆可通过视频与会。 这既是对当前僵局的务实回应,亦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打压的预先制衡。 它暗示着:如果东道国无法保持中立,多边体系必须发展出制度性的韧性。 视频参会,表面上是一种技术性妥协,实则包含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它仿佛在说:哪怕物理之门被关闭,话语之场不可被剥夺;哪怕地缘强权仍在施加影响,全球治理的参与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 这或将成为未来国际组织应对政治阻挠的重要先例。 当一方试图以空间换沉默,技术可赋权被消音者重返会场。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线上参与不能完全替代外交现场的互动与协商。 决议的通过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次优解;是国际社会在现实约束下维护包容性的努力,也是对霸权单边行为的一次温和而坚定的矫正。 纵观全局,这场投票折射出世界政治中一个正在深化的趋势:美国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地位”正遭遇信任危机。 越来越多国家——包括许多传统盟友,不愿再在外交、人道、国际法议题上被动跟随。他们选择站在道义多数的一边,而非权力单极的一侧。 这背后不仅是巴勒斯坦问题本身的分歧,更是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该有何种形态、谁有权设定议程、规则应如何适用的深刻反思。 世界是否将继续容忍强权政治操纵多边机构?又或者,145国的联合标志着一个新型外交伦理正在诞生? 悬念由此浮现:当外交孤立成为某种常态,美国是否会重新审视其战略,从阻碍者转变为建设者? 亦或,它将继续固守“例外”逻辑,进而推动世界走向更为分裂的国际秩序? 这场投票或许只是一次程序性事件,但它所打开的,却是关于未来全球治理究竟谁有权发言、如何发言、为何发言的大辩论。 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此次联大决议是否会成为扭转巴勒斯坦问题国际话语权的转折点?未来美国的外交策略将如何调整以回应这种程度的孤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权威信源深度分析,坚持客观立场,旨在促进理性讨论。原创内容结合AI辅助完成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信源、图片均来自网络,若存在争议、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0 阅读:1010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27

用户12xxx27

2
2025-09-21 09:01

决议通过又如何,老美到时又不让入境

澄州传奇

澄州传奇

1
2025-09-21 10:39

联合国总部啥时候搬到中国

猜你喜欢

薇薇呀

薇薇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