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列强竟是我自己?澳大利亚现在很被动。99年租借达尔文港的合同当初签得顺利,现在想取消却不行。赔偿付不起,打仗也打不过,美国明确说不插手,情况很糟。中国海军实力上升很快,澳大利亚只能继续履行合同。这事简单说就是实力决定一切,谁强谁有话语权,澳大利亚只能接受。 2015年,北领地一拍脑袋就把港口的99年经营权租给了中国企业,想着能带来投资、升级港口,还能顺便赚点钱。 当时澳大利亚不少决策者根本没料到几年之后形势会变化得这么快,他们既没看到中国的实力会上升那么快,也没想到自己日后的被动。 中国的海军实力步步追赶,航线控制力一天天增强,而澳大利亚这边,想反悔谈何容易。 后悔归后悔,合同一签就是几十年,撕毁的代价不是一般的高,现在澳大利亚国内反对声音很大,总有人说当初太轻率,质疑这种关键资产交到别国手里带来的安全隐患。 港口的位置接近亚洲,是澳洲军事和经济进出的重要枢纽,战略意义本来就比普通投资要大得多。 可违约要赔的钱对澳洲来说不是小数目,国内经济本就没到能随便挥霍的时候,就算再不情愿,澳大利亚还是得照合同办事 毕竟合同稳定性影响着澳大利亚的国际信誉,别的外国公司以后还敢不敢投钱,也要打个问号。 最棘手的地方在于,单凭澳大利亚目前的实力,真没办法硬碰硬。军力和中国没得比,真闹僵了经济也难受,澳大利亚出口大量矿产、食品,离不开中国市场。 而且美国这位传统盟友也撒手不管,面对中澳这档子事基本就是表面支持,实质上不愿意卷进来。 澳大利亚只能自己兜着,想通过拉拢日本、印度算是补补底气,但真正能起多大作用自己心里也清楚,这点体量在大国博弈里根本没多少议价权。 近几年,达尔文港成了国际舆论和国内担忧的热点,信息安全成了关注点,担心数据流、海军动向会不会因此泄漏。 每逢澳大利亚国防报告发布,达尔文港总要被提出来给政府“上紧箍咒”,即便岚桥集团一再声明纯商业运作,外界还是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打消的疑虑。 全球范围看,实力强的一方往往有主动权,澳大利亚眼下的艰难,不只是当初决策时的短视,也是国际关系不断变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全球化让各国分工更加紧密,但规则永远是大国说了算。 就现在这形势,澳洲能做的事情特别有限,只能希望将来能通过市场运作、外交谈判减轻风险,真正想彻底逆转局面,恐怕并不简单。 谁拥有现实中的实力,谁才能制定规则,这句老话如今天天在澳大利亚这件事上得到验证。这也让全世界看清了,实力才是底气,没底气就只能忍着。
[下雨]列强竟是我自己?澳大利亚现在很被动。99年租借达尔文港的合同当初签得顺利
幕沧小澜
2025-09-20 15:41: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