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有家工厂最近直接火出圈,招了300多个女工,居然让大家自己定上班时间,结

老头的幸福生活 2025-09-20 10:34:24

河南濮阳有家工厂最近直接火出圈,招了300多个女工,居然让大家自己定上班时间,结果发现姑娘们齐刷刷下午三四点就下班——不是偷懒,是急着回家照顾家里。 ​说真的,这老板袁帅也太懂了!多少宝妈、家庭主妇想赚钱又被“朝九晚五”捆住?人家直接把“时间自由”写进招工启事,既让女性能挣上自己的钱、找回价值,工厂也没耽误效益。这哪是“傻”,明明是把“人性化”玩明白了,知道抓住人心的企业才留得住人。 这事儿听起来挺美好对吧?女工们三四点就能下班接孩子、做饭、照顾老人,工厂照样转得溜溜的,老板还被夸上天。但咱们也别光忙着鼓掌,往里多瞅两眼——这种模式真能遍地开花吗?搁哪个厂都行得通吗? 袁老板这一招确实漂亮,可你细想,不是所有行业都能这么“随心所欲”。流水线作业、订单密集型的厂子,要是人人都挑时段来,生产链条不得断成俄罗斯方块?它之所以在这儿成了,没准是因为制衣、手工这类工序相对独立、能拆开做的工作特性。说白了,不是老板心善就行,还得看活儿适不适合“碎片化处理”。 再说回“自由定工时”这事儿。表面看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员工,尤其宝妈们好像终于能兼顾家庭和工作两不误。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隐形责任转移”?以前下班就是下班,现在你人是回家了,但订单没做完、任务没达标,心里那根弦其实一直绷着。某种程度上,是把“加班”变成了“在家继续干活”,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反而更模糊了。 当然啦,咱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至少这家工厂敢于把“人的需求”摆在桌面上谈,而不是一味喊着“效率至上”“制度第一”。太多地方还停留在“流水线不等人、机器不停转”的老思维里,员工请个假像欠了公司似的,更别说让你自己决定几点下班。袁老板这一波操作,至少撕开了一道口子:原来工厂管理还能有另一种温度。 不过有一点挺值得琢磨——为什么这类“人性化改革”总是出现在女性员工居多的岗位?是不是也隐约折射出一种观念:照顾家庭仍然是女性“默认”的职责?换句话说,工厂给了时间回家,看似是体谅,却也无形中再次确认了“带孩子、做家务是你的事”。如果哪天有个工厂让男工也自由下班回家带娃做饭,那才算真颠覆。 而从员工角度看,这种模式固然暖心,但也别忽略背后的现实压力。三四点下班听起来爽,但万一订单紧任务重,她们会不会自动延长工时?会不会因为想多挣点,反而比固定班制更累?自由有时候是一颗糖,但也可能变成自我鞭策的绳子——没有规定下班时间,反而让人不敢“到点就走”。 其实说到底,袁帅这个案例火出圈,恰恰是因为它太少见。绝大多数工厂还处在“工时=生产力”的旧逻辑里,忽略了一个简单却经常被忘掉的道理:员工不是机器,贴心的制度反而能激发出更高的忠诚度和效率。人家留得住人,不是因为工资多高,而是因为那一点“被理解”的感觉。 但千万别以为“自由工时”就是万能解药。它更像是一套量身定制的衣服——得看行业、看工种、看管理能力,甚至看老板有没有那个魄力真放权。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变成双方互相埋怨的烂摊子:工厂觉得产量不稳,员工觉得压力更大。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工作和生活之间有道温柔的缓冲带。不是非要二选一,而是可以灵活地切换角色——上班时全力干活,下班后安心生活。袁帅的工厂试着迈出了这一步,不管能走多远,都值得一句“挺敢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用户55xxx68

用户55xxx68

2025-09-20 12:02

少见多怪,我河南老家村里面很多这种电子厂,都是女的,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一个月两三千,没社保公积金。男的在在打工挣钱。

老头的幸福生活

老头的幸福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