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

兰亭说事 2025-09-19 16:41:02

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因为美国早就布下了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那美国布下的陷阱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破局的呢?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就没闲着,借着这场远方的战事给中国挖了不少坑。 最直接的就是制裁这把刀,2023年11月美国财政部一纸公告,以所谓“涉俄支持”为由把3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一年就有中国实体被塞进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响,想借着俄乌冲突的由头,把对俄罗斯的制裁网变成套在中国企业脖子上的绳索,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关键产业链上卡我们的脖子。 但没想到中国企业的应对速度更快,荣鼎集团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海外投资达到160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国内投资的150亿美元。 奇瑞在巴塞罗那建了合资工厂,长城汽车在巴西的新基地也投产了,你这边刚举起制裁大棒,那边我们的产业链已经把海外根据地建起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想通过制裁让中国经济“缺氧”,但2024年中国GDP不光突破了130万亿元,还实现了5%的增长,四季度更是冲到5.4%。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5%,老百姓的钱袋子和消费意愿就是最好的抗压缓冲垫。那些被盯上的高科技领域反而跑得更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更是达到8.9%,这就像你越想按住弹簧,它弹得越高。 舆论战场上的套路就更明显了,美国和西方媒体天天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的假新闻,欧盟还跟着起哄制裁中国企业。 但他们自己却在悄悄改变腔调,三年前一口咬定俄罗斯是“侵略者”,到2025年G7声明里居然不提这个词了,这转变比翻书还快。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说得很明白,美国自己给乌克兰送了超过320亿美元的军援,刚又追加20亿,转过头来却编造中国提供武器的谣言,这种双重标准谁看不出来? 中国始终把“俄乌冲突”这四个字挂在嘴边,不选边站,只劝和促谈,2024年发布的立场文件里把和平方案讲得清清楚楚。 这招在国际上很管用,尤其是在广大南方国家中反响不小。那些被西方舆论忽视的声音其实早就表明了态度,大多数国家都不愿意跟着美国站队。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欧洲议会都忍不住说,别听美国人的,当他们的朋友才危险。这种舆论上的攻守之势,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中国没花一分钱搞宣传,靠实实在在的中立立场赢得了尊重。 最阴险的还是阵营对立这个坑,美国一直想逼中国在美俄之间选边站,最好是让中国和俄罗斯绑在一起,然后联合盟友孤立我们。 他们没想到中国根本不上这套,反而借着金砖国家扩容的机会,把朋友圈越做越大。2024年金砖成员国从5个变成10个,沙特、埃及这些中东非洲国家纷纷加入,一季度中国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的进出口就达到1.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巴西这个拉美伙伴表现最给力,进出口增速都超过25%,俄罗斯那边能源和汽车贸易也稳步增长,印度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南非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稳稳当当。 这种不搞阵营却广交朋友的策略效果显著,中国和沙特、阿联酋的能源贸易该做还做,和埃及、埃塞俄比亚的基础设施合作照样推进,甚至连伊朗市场的小商品出口都增长了15.2%。 美国想把世界分成“我们”和“他们”,中国却在忙着搭建更大的合作平台,结果就是美国自己的盟友圈里开始出现裂痕,而中国这边的贸易伙伴却越来越多。 现在回头看,美国这三个陷阱一个比一个毒,但都没能困住中国。 美国大概没料到,自己布下的陷阱最后反而暴露了自身的霸权逻辑,而中国通过守住中立立场、深耕经济韧性、扩大国际合作,不仅没掉坑里,还走出了一条更宽广的大国道路。 这种战略定力不是天生的,是靠130万亿GDP的底气、44.5%的消费贡献率、8.9%的高技术增长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撑起来的。 事实证明,不跟着别人的节奏起舞,坚持走自己的路,反而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