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四川揭竿而起,攻下彭山县城后拎出县令斩首示众。消息传到汴梁,赵光义如坐针

帝王八卦 2025-09-19 15:37:13

王小波在四川揭竿而起,攻下彭山县城后拎出县令斩首示众。消息传到汴梁,赵光义如坐针毡,派宦官王继恩领兵镇压。 当年宋军进入四川后,不仅将后蜀积累了数十年的金银财宝悉数运往京城,还在当地设立了名为 “博买务” 的官方机构,垄断了布帛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贸易。 这一举措导致大量以贩卖布帛为生的商贩失去了生计,而到了后来,连茶叶也被划入官府专卖的范围 ,对于以贩茶维持全家生计的茶贩王小波来说,这无疑是断了他的活路。 王小波召集了一百多名同样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在青城县举起了反抗的大旗,很快吸引了周边百姓的响应,起义队伍发展到数千人。 起义初期,王小波将目标锁定在了彭山县令齐元振身上,齐元振表面上装作清廉正直的模样,暗地里却疯狂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对他早已恨之入骨。 王小波率领起义军向彭山县进军时,队伍虽然算不上庞大,但士气却异常高昂。彭山县城的守军一触即溃,城池很快就被起义军攻破。 齐元振被起义军活捉后,被王小波斩首示众,其家产被分给当地百姓。消息传播开来后,蜀地的百姓纷纷前来投奔起义军,起义军的规模迅速扩大到了一万多人。 西川都巡检使张玘率官军前往镇压,双方在江源县展开大战。战斗中,王小波战死,不过官军也被打得大败。 战后,起义军推举王小波的妻弟、也是茶贩出身的李顺为首领。 李顺颇有才能,率领起义军先后攻克了蜀州、邛州等重要城镇。李顺还严格约束起义军的纪律,严禁士兵侵扰百姓,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起义军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数万人。 随后,起义军又接连攻破了永康军、双流县,兵锋直指 成都。第一次攻打成都时,由于宋军防守严密,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到了成都的西郭门,但最终还是没能攻破城池。 李顺改变了策略,先率领军队攻克了汉州、彭州,切断了成都的外援,之后再集中兵力发起第二次进攻。 这一次,宋军再也无法抵挡起义军的猛烈攻势,守卫成都的官员仓皇出逃。 起义军进入成都后,李顺登基称王,定国号为 “大蜀”,改年号为 “应运”。随后,李顺派遣军队向四川各地进军,北至剑门关,南到巫峡,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四川的大部分地区都被起义军控制。 宋太宗赵光义大惊失色,派信任的大宦官王继恩率领军队进入四川,让他以 “西川招安使”的名义全权指挥作战。 就在王继恩率领军队赶赴四川的同时,剑门关正上演着一场决定战局走向的战斗。 剑门关是进入四川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的说法,只要控制了剑门关,就能阻断宋军进入四川的通道。 当时守卫剑门关的宋军只有几百人,而前来进攻的起义军却有数千人,朝廷原本对剑门关的防守并不抱有希望。 然而,都监上官正却带领守军顽强抵抗,多次击退了起义军的进攻。就在剑门关兵力伤亡大半,眼看守不住时,一支从成都逃出来的宋军残部恰好经过剑门关,主动加入了防守的队伍。 两支军队合力之下,宋军由防守转为进攻,大败起义军。李 剑门关控制在手上,就为宋军进入四川打开了通道。王继恩率领大军顺利进入四川后,立即向起义军发起进攻,在研口寨大败起义军,成功收复了剑州,一步步向成都逼近。 此时的李顺,显然对宋军的实力估计不足。在此之前,起义军面对的都是战斗力不强的二流宋军。但这一次前来镇压的,是北宋精锐的禁军。 有人向李顺提出建议,放弃成都,率领起义军转入山区,暂时避开宋军的锋芒,寻找反击的机会。 但此时的李顺已经习惯了 “大蜀王” 的身份,决定集中所有力量死守成都,与宋军决一死战 ,而这恰恰正中王继恩的下怀。 李顺为了打破被动的局面,主动发起了两次进攻:一次派遣五千人在柳池驿迎战宋军,另一次派遣三千人攻打广安军。但这两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起义军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兵临成都城下。王继恩赶到后,下令全线强攻,用了几天时间就攻破了成都。 关于李顺的结局,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在成都城破后被宋军俘虏,也有人说他 在混乱中失踪。 成都被攻破后,一部分起义军突破了宋军的包围,继续坚持抵抗。 李顺的部将张余重新召集起义军旧部,先后攻陷了嘉州、戎州、泸州等八个州,继续与宋军周旋。 张余之所以能够多次击败宋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宋军主帅王继恩的不作为。王继恩在占领成都后沉迷于享乐,每天在城中饮酒作乐,不仅不主动追击起义军,还纵容士兵掠夺百姓,导致宋军军纪涣散,战斗力大幅下降。 不过,起义军的抵抗最终还是没能持续太久,在嘉州与宋军的激战后全军覆没。至此,这场持续了两年多、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的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0 阅读:0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