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集体宣布,将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

史之必然 2025-09-19 15:07:54

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国集体宣布,将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一场席卷全球的“承认潮”正在上演。   要说这波“承认潮”的直接导火索,还得从加沙地带的人道灾难说起。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已经成了人间炼狱。根据加沙卫生部门的数据,到2025年9月,冲突导致超过7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中光是儿童就有2万多名。   更触目惊心的是,90%的基础设施被毁,经济损失高达680亿美元。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加沙每10个孩子里就有6个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孕妇死亡率更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0倍。英国《卫报》的民调显示,49%的英国民众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比冲突初期涨了23个百分点;美国盖洛普调查也显示,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民众比例从50%暴跌到32%。   在布鲁塞尔、巴黎、多伦多等城市,数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逼着政府表态。英国首相斯塔默就直言不讳地说,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对民众呼声的回应”。   不过,光有人道危机还不足以让西方国家集体转向。更深层的原因,是美国霸权的衰落让盟友开始“离心”。2024年4月,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巴勒斯坦成为正式会员国的决议草案,结果法国、德国等盟友公开批评美国。   更让欧洲寒心的是,2025年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逼得欧洲重新评估对美的依赖。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大上说得明白:“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有责任证明多边主义仍能解决人类最棘手的问题。”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紧随其后宣布承认计划,形成了“全球南方+全球北方”的统一战线。据联合国统计,要是9月联大期间计划顺利实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将达到150个,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8%。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为啥以前美西方国家死活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呢?这事儿得从美国的中东战略说起。美国跟以色列的关系铁得能穿一条裤子,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美国就把它当成中东的“战略支点”。   2025年,美国光跟沙特就签了142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跟卡塔尔也有几百亿美元的订单。和平?那不等于断人财路吗?   更关键的是,美国担心承认巴勒斯坦国会削弱通过谈判解决巴以冲突的机会。巴勒斯坦内部还分两派——哈马斯控制加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着约旦河西岸,这种分裂局面也让美国觉得“不靠谱”。说白了,美国宁愿让巴以问题悬着,也不愿看到中东真的和平。   而巴勒斯坦人为了这一天,可是吃了不少苦头。2012年,巴勒斯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非成员观察员国”地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但真正的突破是在2025年7月,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5个西方国家的外长在纽约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意承认巴勒斯坦国。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趁机承诺实施改革,包括统一内部权力机构、打击腐败等,这才让西方国家松了口。法国总统马克龙说得直白:“近两年的冲突中,每天约9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阿代尔·巴卡万更是一针见血:“蔓延的饥荒是一种反人类罪,法国也不可能支持。”   现在问题来了:这么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到底有啥影响?对巴勒斯坦来说,这绝对是件大好事。国际法专家顾正龙指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基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自决权,1947年的《分治决议》和2012年联大第67/19号决议都提供了法律依据。这意味着巴勒斯坦可以加入更多国际条约和组织,比如《日内瓦公约》和《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杆。   不过,以色列的反应也很激烈,召回驻承认国的大使不说,还威胁要冻结代收税款、加强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摆明了要给巴勒斯坦人“颜色”看看。   对中东局势来说,这可能是“两国方案”的关键转折点。根据方案,巴勒斯坦国将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与以色列和平共存。挪威首相斯特勒说得明白:“我们必须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即两个国家和平安全地毗邻共存。”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也强调,承认巴勒斯坦国只为“和平与正义”。   不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是老调重弹,说建巴勒斯坦国会“危及以色列安全”。阿盟秘书长盖特倒是乐见其成,呼吁更多国家“采取勇敢、有原则的行动”。   这场“承认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秩序的变迁。加沙的人道灾难逼着西方国家改弦更张,美国的霸权衰落让盟友开始“另起炉灶”,巴勒斯坦人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当然,承认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如何让“两国方案”从纸面落到地面,如何平衡巴以双方的利益,如何避免以色列的报复。但无论如何,2025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注定要载入中东史册了。

0 阅读:1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