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侦察员忽来报:有骑兵!徐新团长镇定问:有多少,侦察员却结巴了:1个师,

轩叔观察 2025-09-19 14:23:38

1948年侦察员忽来报:有骑兵!徐新团长镇定问:有多少,侦察员却结巴了:1个师,徐脸色大变:快接旅部!不料电话怎么也接不通,这就意味着徐信得带着一个团在平原上阻击敌人一个师的骑兵。[无辜笑] 1月的时候华北平原气温降至零下十几度,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正向涞水县城发起攻坚作战,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开阔地带,一场意外遭遇战即将上演。 第23团团长徐信接到前沿观察哨报告:西北方向发现大股骑兵部队正在快速机动,这支骑兵隶属国民党军第35军,是傅作义麾下的精锐机动力量,单师编制约6000余人。 徐信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步兵团在平原地区对抗骑兵师,兵力对比悬殊不说,地形条件也完全不利,并且通讯线路因为天气原因出现故障,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请求支援。 时间紧迫徐信迅速联系左翼的第22团团长张英辉,两人在电话中用不到三分钟确定了作战方案:利用阵地左侧的滹沱河支流和右侧的小片山林,构建一个不完整但有效的伏击阵型。 徐信的23团共有9挺重机枪,张英辉的22团有6挺,两个团的迫击炮连共装备12门82毫米迫击炮,所有重火器被部署在河岸和林边的掩体内,形成交叉火力覆盖。 上午国民党骑兵部队出现在2000米外的地平线上,这支部队采用标准的骑兵冲击队形,前锋约500骑,主力分三个梯队跟进,总兵力约3000人。 徐信下令各部严格按照预定射击距离开火,重机枪射程设定在800米,迫击炮在敌军距离600米时开始射击,这个距离既能保证命中率,又能最大化杀伤效果。 骑兵冲锋开始后,前锋部队很快进入射程,15挺重机枪几乎同时开火,密集的弹雨在敌军队形中撕开多个缺口,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骑兵当场阵亡,倒地的战马阻挡了后续部队的冲击路线。 迫击炮弹开始在敌群中爆炸,造成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国民党骑兵指挥官发现遭遇的火力强度远超一个步兵团的正常配置,误判为解放军主力部队设伏。 战斗持续了约40分钟,国民党骑兵部队丢下近300具尸体开始撤退,两个解放军团趁势出击,又歼敌200余人,缴获战马150匹、各类武器400余件。 这次成功阻击为第3纵队主力攻占涞水县城争取了关键的4个小时,没有骑兵部队的侧翼威胁,攻城部队得以专心对付守军,最终于当日下午攻克县城。 涞水战役是华北战场的重要节点,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8个团约8000人,击毙第35军军长鲁英麟、新编第32师师长李铭鼎等多名将领,严重削弱了傅作义集团的机动作战能力。 徐信16岁参军,在抗日战争中从班长逐步升至团长,实战经验极为丰富,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这场平原阻击战的成功绝非偶然,它体现了人民军队指挥员在装备劣势、兵力劣势、地形劣势的三重不利条件下,如何通过战术创新和指挥艺术实现以弱胜强。 网友们纷纷敬佩不已: “这个战例太经典了!平原上一个团硬刚一个骑兵师,这指挥心理素质得多强啊,感觉关键就是地形利用得好,把骑兵的优势给限制住了。”   “还得是兄弟部队配合默契,22团团长张英辉也是好样的,二话不说就一起上了,那时候的革命情谊真是没得说。”   “我看资料说傅作义这个35军是全美械装备,王牌中的王牌,这都能打赢,太提气了!难怪后来能成上将,是真有本事。”   “重机枪和迫击炮集中使用,火力瞬间最大化,这战术头脑很清醒,等敌人进了有效射程再打,不浪费弹药也不暴露火力点,厉害。”   “通讯中断才是最要命的,完全成了孤军,搁现在简直不敢想,那时候的指挥员真是在用生命做决策,致敬!”   您认为在这场堪称军事奇迹的阻击战中,哪一个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141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