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 所有中国人不能忘! 2025年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一天,是刻在民族脊梁上的一道伤疤,所有中国人不能忘! 今天上午9点18分,沈阳全城响起防空警报,街头行人驻足肃立,汽车停驶鸣笛,火车与轮船的汽笛声穿透云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前,14声钟鸣缓缓敲响,每一响代表中华民族抗战的一年艰辛岁月。 同样的纪念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河北石家庄的师生在烈士纪念碑前默哀献花,江西萍乡的孩子们听人武部工作人员讲述国防知识,四川广元的学生们用主题演讲和手抄报表达“吾辈自强”的心声。 94年了,这片土地从未忘记1931年9月18日晚的那声爆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却诬陷中国军队,随即炮轰北大营,强行打开侵略中国的黑暗之门。 短短4个多月,东北128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有人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但有些痛楚永远刻在骨子里。94年过去,我们为什么还要年年拉响警报、撞响警钟?不是因为我们要延续仇恨,而是因为遗忘意味着背叛。 看看博物馆里那些弹痕累累的残历碑,听听《松花江上》那句“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哪个中国人能不揪心? 当年东北军将士们被迫执行“不抵抗政策”含泪撤退,而中国共产党第一时间发出抗日宣言,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挺身在白山黑水间拼死抵抗。 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软弱换不来尊重,退让只会招致更大的欺凌! 今天某些国家仍在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行为,我们若忘了真相,怎么对得起那些用血肉筑起长城的先辈? 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它是民族命运的镜子。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江淮流域遭遇特大洪灾,千万人流离失所;国民政府疲于应付内战与财政危机;日本则趁虚而入,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步步挑衅。 那时候我们幻想“国际公理”能主持公道,结果欧美列强的绥靖政策让侵略者更加猖狂。 这段血泪史教会我们一个铁的道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能真正守护和平! 今天中国不再任人宰割——从“两弹一星”到“北斗组网”,我们一步步突破技术封锁;从经济腾飞到全球倡议,我们敢对强权逻辑说“不”。 但世界并不太平,某些势力仍在搞技术卡脖子、地缘博弈甚至军事霸凌。如果我们松懈了、安逸了,历史会不会重演?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居安思危的警醒! 纪念九一八,不是要沉溺于悲情,而是要从苦难中汲取力量。你看辽宁街头那位驻足默哀的出租车司机,再看石家庄小学生赵泽涵那句“我们要传递历史记忆”,这就是民族的希望。 94年过去了,抗战英烈们期盼的“光明未来”正一步步实现——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神舟上天航母下海,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但越是盛世越要警惕:我们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消解英雄的意义,要警惕某些势力用“去政治化”模糊侵略的本质。 每一个爱国者都该问问自己:我能为守护这份和平做什么?是像科研工作者那样攻克“卡脖子”技术,还是像边防战士那样紧握手中枪?抑或只是普通岗位上的一份坚守、教育孩子时的一份传承? 九一八的警钟每年都会响起,它敲给过去更敲给未来。 94年前,先烈们在黑暗中点燃火炬;94年后,我们接过了这束光。 从沈阳残历碑前青年学生的铮铮誓言,到网络平台勿忘九一八话题下千万网友的“中国自强”留言,中国人用行动证明:历史不会被尘封,精神永远在传承。 让我们记住——真正的和平不是跪来的,是打出来的;民族的尊严不是求来的,是拼出来的! 参考资料:“九一八”事变94周年 各地举办多种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央视网
1938年,一游击队长妻女被日寇抓走,他索性绑了敌人的妻子准备换人,游击队长觉得
【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