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一工地的包工头收养了一名聋哑流浪汉,把对方当亲人照顾6年,谁料,当老人要回家时,包工头却一把拉住老人,表示:钱还没结! 十一万三千三百元,装在一个毫不起眼的黑色塑料袋里,这笔钱不是一笔简单的善款,它更像一个账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个人从尘埃里重新站起来的六年。 2016年,工程承包人林有威在杭州余杭的工地上注意到了一名流浪汉,他衣衫褴褛,沉默寡言,还因为聋哑,时常被其他流浪汉欺负,辛苦捡来的废品转头就可能被抢走。 林有威真正下决心收留他,是在一次险情之后,他看到老何头懵懵懂懂地靠近危险的搅拌机,一把将他拉开,才发现这个瘦弱的老人根本听不见。 一种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林有威觉得,这人看着就淳朴勤快,他用手势比划着,决定给这个漂泊的灵魂一个临时定居地。 起初是工地旁的一间彩钢房,里面有林有威亲手为他打造的木床,接着,是一份真正的工作,不再是捡废品,而是在食堂帮忙,洗菜切菜,或者去工地上搬砖。 老何头干活极其卖力,天不亮就开工,干完分内的活,还主动帮工友们打理杂务,甚至后来学会了烧菜,为大家做饭。 尊严,就是从这份稳定的劳动开始的,林有威没有直接给他钱,因为知道他留不住,会被抢,他想了个办法:代为保管。 他拿出一个笔记本,一笔一笔记下老何头每天100元的工钱,每次老何头看到账本上不断增长的数字,都会开心地笑。 那本账本,就像一份平等的劳动契约,宣告着他不再是受施舍者,而是一个凭力气吃饭的劳动者。 这份守护是系统性的,六年里,老何头吃上了食堂热腾腾的饭菜,身体好了起来,林有威会带他去理发,给他买新衣服,让他变得干净整洁。 工友们也很照顾他,旧衣服、零食都愿意分他一份,只有在春节,当工友们纷纷回家团聚时,他才会显露出孤独和失落。 林有威看在眼里,每年都给他包一个一万元的红包当年节礼物,这份长达六年的信任,最终累积成了那十一万三千三百元,它不只是工资,更是这份周密守护下结出的果实。 2022年初,工程即将结束,工地要拆了,林有威开始焦虑:老何头会不会再次回到那个任人欺负的流浪状态,他不能让这一切归零。 他联系媒体,将老人安顿到救助站,还和工友们一起拍下老人的视频发到网上求助。 奇迹发生了,远在重庆的侄子何小康刷到了视频,原来,老人真名叫何志友,已经走失了整整十六年,自2005年与哥哥何志民在杭州火车站走散后,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 为防诈骗,林有威亲自开车回救助站,陪着老人视频通话,确认后,家人立刻从重庆赶来,在派出所,一份加急的DNA鉴定报告显示,血缘关系匹配度高达99.99%。 重逢的场面让人动容,老人激动得手舞足蹈,喉咙里发出“啊啊”的哭声,就在一家人准备离开时,林有威叫住了他们,说有笔账要结一下。 他递上那个黑色塑料袋,里面是十一万三千三百元现金,家人们热泪盈眶,这笔钱,不是临别的赠予,而是归还他应得的权利,他不再是空着手狼狈地回家,而是带着自己六年劳动的积蓄,堂堂正正地,开启他人生的下半场。 信息来源:
浙江杭州,女子和朋友去吃自助餐,2人花费1346元,女子为了吃够本,点了28片三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