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日,87岁老人将拆迁房写到了孙女名下,不料老人和保姆领证结婚后,孙女很不满意,偷偷将房子以200万价格卖了出去,只肯给老人40万补偿,老人想多要10万就不愿意搬家,结果家里多次被砸![紫薇别走] 一位八旬老人坐在宾馆的床边,望着窗外熟悉的街道,几个月前,他还住在自己的家里,那套因拆迁获得的安置房,那里门窗破碎,垃圾满地,他再也回不去了。 老人多年前获得三套拆迁安置房,考虑到税务和继承问题,他将其中一套登记在孙女名下,自己继续居住,当时全家人都同意,这套房子老人可以住到去世。 当老人与照顾他的保姆登记结婚后,家庭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孙女对这段婚姻表达了不满,随后在未告知老人的情况下,将房屋以200余万元价格出售给第三方。 购房者支付了数百万元却无法入住,老人依据居住权拒绝让出房屋,房屋多次遭到破坏,门锁被撬,窗户破碎,墙面被凿洞,甚至连马桶都被撬走。 确实有人多次上门破坏房屋,甚至向屋内倾倒垃圾,老人最终被迫搬到宾馆暂住,那个曾经温馨的家变成了一片废墟。 明确老人享有居住权,可在房屋内居住至去世,尽管房产所有权属于孙女,家庭协议中的居住权安排受到法律保护。 孙女在出售房屋时若未向买方明确告知居住权情况,涉嫌合同欺诈,购房者可以此为由追责,同时,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损失超过几千元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即使未达此标准也应承担治安责任。 这类“名为买卖、实为赠与”的家庭房产纠纷近年来屡见不鲜,许多老人为了规避税费或简化继承手续,选择将房产过户给子女,却忽视了居住权的法律登记。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居住权需要依法登记才能对抗第三人,仅凭口头承诺或家庭协议,在房屋转售后往往难以维护老人的居住权益,这个法律盲区让许多老人在家庭关系恶化后陷入被动局面。 购房者往往无法从产权证书上看出居住权限制,只有通过详细调查才能发现潜在风险,卖方如果刻意隐瞒这些信息,就可能构成合同欺诈。 老人目前的处境反映出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过去那种“家产自然传承”的观念在法律面前显得脆弱,血缘关系并不能自动保障财产权益。 家庭财产安排应当寻求专业法律咨询,确保各方权益都能得到保护,单纯依靠亲情和口头承诺,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往往不够牢靠。 网友热评: “太缺德”、“狠心”,认为爷爷都87岁了还这么折腾,房子本来就是老人家的。 即便孙女拿到了房本,当初说好了让爷爷住到老,现在不仅卖了房,还只肯给40万,连老人多要10万养老都不愿意,实在说不过去。 “房子不能早早过户,到手了人家就不认账了,老人得给自己留后路”。 老人处理房产一定要慎重,可以考虑立遗嘱或者设立正式的居住权登记,而不是直接过户。 “老人黄昏恋没问题,但保姆结婚这个事,确实容易让家里人紧张,怕财产被骗走,但砸房子肯定不对!” 这事儿您怎么看?您觉得老人提前把房产过户给子女,怎么样做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呢? 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 信源:红星新闻
上海,12日,87岁老人将拆迁房写到了孙女名下,不料老人和保姆领证结婚后,孙女很
大气磅礴展豪情
2025-09-16 00:37:34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