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大家都认识,但他多有钱大家应该都不知道。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

芸霄记史 2025-09-15 16:37:50

鲁迅先生大家都认识,但他多有钱大家应该都不知道。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教育部,月薪60大洋,那时候北京房租平均每月1大洋,一碗阳春面几分钱。放在当时,普通人家一个月两块大洋就能过得挺舒服,他一个月的工资能顶十几户人家的生活费。   很多人脑子里对鲁迅的印象,是写尖锐文章的文人,板着脸、穿着长衫,晚上挑着灯干活,但他不光靠写字过得下去,而且活得很体面。   几年后,他在教育部的薪水涨到了月入三百大洋,那时候北京一套普通的四合院也就两三百大洋,他一个月工资足够全款买房。   不过,他的收入并不仅限于工资,鲁迅在文坛的地位让他的稿费在当年处于最高水准,千字五块大洋,业内几乎没人敢比。   一本书出版后源源不断的版税,能让他不用依赖任何职位也能生活,像《呐喊》和《彷徨》这样的书,一版接一版,钱自然不断进账。   后来他去大学教书,在厦门大学月薪四百大洋,但学校工资拖着不给,他立刻辞职,之后去了中山大学做教务长,月薪五百大洋,干了四个月也走人,对他来说,有没有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受人摆布。   这些年赚来的钱,他首先用来照顾家人,母亲、原配朱安、伴侣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他都安排得妥妥的。   在北京买下的那座四合院后来成了鲁迅博物馆,搬到上海后租的是三层的大房子,家里有保姆、车夫,生活条件相当不错。   他花钱最大的地方,在买书上,只要觉得有用,不管是国内的碑帖、还是国外的画册资料,他都会买下,藏书和拓片加起来上万件,这既是爱好,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他对朋友和年轻人很大方,萧红、萧军初到上海时日子艰难,他伸手帮了一把,平时请朋友下馆子,也是他买单,很多进步刊物和青年组织,都得过他的资助。   但他从来不为了钱违背原则,袁世凯称帝时,有人要他写祝贺文章,他直接用装病拒绝,被扣了三个月工资也不在乎,大学有人要他改教材迎合当局,他当场甩下聘书走人,这种硬气是用钱换不来的。   虽然收入高,但他生活朴素,常年穿着补丁长衫,抽便宜烟,有人送他豪华版书,他转手送给穷学生。   自己出书常常不要稿费,还贴钱支持进步刊物,有一次书商多给两百大洋,他当天就坐车退回去,说不是自己的就不能收。   1936年,鲁迅去世时留下四万大洋存款,两套房子、一万多册书,还有价值两万大洋的字画古董,换成今天的价格,这笔资产可达数千万元,但无论赚多少,他都只是把钱当成实现想法和生活的工具,不让它成为束缚自己的绳子。   他的经济独立,让他能自由表达,不用顾虑谁的脸色,那个时代,很多人为了饭碗闭嘴,他却敢照常批评,照常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这种底气,不是文人都有的。   参考信源:掌故丛谈|鲁迅在1934年的版税和稿费收入——2022-10-28 钱江晚报 【陶朱漫话】“囚首垢面而谈诗书”——关于鲁迅的消费观2021-04-07中国金融新闻网 掌故丛谈|鲁迅在大学里的收入2022-11-02 钱江晚报

0 阅读:145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