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利好以下板快,详细梳理如下!
一、政策内容综合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技术突破+市场扩容为核心逻辑,明确将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列为关键攻关领域,并通过新能源汽车下乡、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60余项措施激活市场需求。政策目标直指2025年汽车销量增长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二、A股核心受益领域与TOP20企业梳理
政策直接推动汽车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智能驾驶AI、固态电池四大技术链的产业化,以下为各领域A股核心企业(按技术领先性与市场地位排序):
1. 汽车芯片
寒武纪:国内AI芯片龙头,思元系列芯片适配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车载芯片通过车规级认证,与一汽、比亚迪合作实现量产。
韦尔股份:全球车载CIS传感器市占率超40%,通过收购豪威集团深度绑定特斯拉、大众等车企供应链。
中芯国际:国内晶圆代工龙头,7纳米车规级MCU和IGBT芯片进入比亚迪、特斯拉供应链,28nm以下制程用于华为基站,车规芯片出货量环比增20%。
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龙头,刻蚀机、PVD设备支撑中芯国际等晶圆厂扩产,车规芯片制造设备需求显著增长。
士兰微:车规级IGBT模块通过AEC-Q100认证,供货比亚迪、蔚来等车企,荣获“汽车功率器件杰出供应商”奖,2024年车规产品营收占比超30% 。
2. 车载操作系统
中科创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龙头,深度绑定英伟达、高通,为宝马、大众提供定制化OS开发服务,2024年车载业务营收占比超60%。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全球市占率第一,第四代平台配套理想、小鹏等车企,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3% 。
东软集团:旗下东软睿驰聚焦车规级操作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适配比亚迪、蔚来,车联网功能获欧洲车企订单。
华阳集团:HUD(抬头显示)国内市占率第一,智能座舱产品线覆盖仪表、中控、流媒体后视镜,配套广汽、长城等车企。
均胜电子:全球汽车电子领军者,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华为鸿蒙生态,2024年海外订单规模超50亿元,同比增长120%。
3. 智能驾驶AI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龙头,IPU04平台配套理想L9、小鹏G9,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63% 。
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市占率超60%,ADAS方案新增360万套定点,与火山引擎合作提升数据训练效率,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落地北京、武汉 。
拓普集团:智能驾驶执行器供应商,闭式空气悬架量产配套蔚来ET7,域想智行子公司独立运营智能刹车、转向系统,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2% 。
中科创达:智能驾驶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与高通合作开发城市NOA方案,2024年智能驾驶相关营收占比提升至25%。
路畅科技: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车规级摄像头模组适配比亚迪汉、小鹏P7,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5%。
4. 固态电池
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凝聚态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500Wh/kg,已量产配套极氪001,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成,计划2027年小规模量产。
赣锋锂业:全球唯一覆盖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的锂资源龙头,第三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20Wh/kg,重庆10GWh基地投产配套东风岚图。
国轩高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通过200°C极端安全测试,获大众MEB+平台认证,2025年启动装车验证。
比亚迪:刀片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600Wh/L,西安30GWh基地计划2026年建成,氧化物与硫化物双路线并行,试产线启动。
天齐锂业:锂资源全球前三,布局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高镍三元前驱体,2024年锂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8%。
三、总结:政策影响与投资逻辑
1. 技术迭代加速国产替代:政策明确“开源+攻关”双路径,汽车芯片、固态电池等“卡脖子”技术突破在即,头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直接受益。
2. 市场需求结构性扩容:新能源汽车下乡、公共领域电动化试点、智能网联场景落地激活中低端市场,具备成本优势与规模化能力的企业增长弹性显著。
3. 产业链重构机遇:国产替代与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下,具备车规级认证与海外渠道的企业有望抢占国际份额。
4.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如固态电池量产进度)、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贸易壁垒(如美国IRA政策)可能影响企业盈利,需关注技术成熟度与全球化布局能力。
综上,政策以“技术突破+市场扩容”双轮驱动汽车产业升级,建议重点关注技术领先、市场卡位明确的头部企业,同时警惕产能过剩与价格战风险。
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今日看盘[超话]上证指数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