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晚年贪财好利,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因而在

文史小将 2025-09-14 12:23:39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晚年贪财好利,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因而在官场获得了“取之有道”的“美誉“。当时官场流行一段顺口溜:“涂宗瀛偷窃;刘秉璋抢掠;潘鼎新骗诈;惟李瀚章取之有道。” 提起李鸿章,无人不晓,可他还有个哥哥叫李瀚章,大他两岁,名气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位字筱泉,晚年自号钝叟的大哥,在官场上最出名的不是政绩,而是他那套被称为“取之有道”的贪腐哲学,一个充满了绝妙讽刺的“美誉”。 李鸿章家族真正崛起的故事,要从他的父亲李文安开始说起。 1839年,年近四十的李文安终于在科举中考中进士,随后进入刑部任职。 李文安本人名声不大,才干也算平常,但他有一项非常关键的能力——识人眼光非常独到。 这一届科举中,还有一位同年进士名叫曾国藩。 所谓“同年”,在当时不仅意味着同科同榜,更是一种微妙且重要的人脉纽带,对未来仕途发展影响深远。 李文安当时就看出了曾国藩的潜力,相信他日后必定能成大器。 于是,李文安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李瀚章和李鸿章——安排了与曾国藩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拜曾为师,系统学习“经世之学”。 这种安排不仅开阔了兄弟俩的视野,也为李鸿章后来的仕途和家族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太平天国起义平息后,李瀚章被曾国藩任命为湘军的后勤总管。 虽然他的学识和官位不及弟弟李鸿章,但他在经济管理和人事协调方面颇有天赋。 李瀚章办事稳妥可靠,擅长筹集军饷,为湘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曾国藩对他的忠诚和能力屡次表示赞赏。 凭借这些表现,李瀚章的仕途逐渐顺畅。 后来他先后升任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湖南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最终成为两广总督。 调任两广后,他的官场地位稳固,经济状况也随之改善。 李瀚章擅长利用官职牟利,不仅偶尔售官,还向下属传授“赚钱技巧”,自己从中获益。但随着职位越来越高,他的手段也日益老练。 李瀚章为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只收能办成事的钱,不收办不成事的钱。”在当时官场普遍存在收钱不办事的风气下,这种方式显得格外“高雅”。 他将权钱交易包装得体面而有序,不仅对下属严格要求,也妥善维护与上层的关系。 每年,他都会向京城的王爷、军机大臣以及六部尚书等送上“炭敬”“冰敬”,数额从八千到一万两不等,连同乡的京官也有几百两的份额。 他把人情往来和权钱交际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在晚清官场上,他的做法被视作一股“清流”,许多官员效仿,希望既能捞到好处,又避免留下恶名。 尽管光绪年间有御史弹劾他“贪腐无度”,朝廷调查后最终不了了之。 李瀚章的“雅贿”,表面上显得文明有序,但本质上仍属于腐败。 他用精巧的方式掩饰权钱交易的丑陋,使腐败行为更容易被接受,潜移默化地削弱了官场道德。 这种看似高雅的腐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害依然不可忽视。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