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5月4日,一个刚刚分娩的女人,指着她刚出生的女儿,大声说道:“快把这个灾星抱走,我不要见她!” 说起庐隐这个人,你可能不熟,但她是民国时候那个圈子里响当当的女作家,跟冰心、林徽因一块儿被叫福州三大才女。她的真名黄淑仪,1898年5月4日出生在福建闽侯县南屿乡一个旧式家庭。父亲黄宝瑛是清朝的举人,后来去湖南长沙当知县,家里本来有点底子,但到她出生那会儿,已经是日薄西山的样子。母亲是个没上过学的传统女人,生了三个儿子后,好不容易盼来个女儿,结果那天外祖母正好过世了。母亲迷信,就一口咬定这孩子是灾星,从小不待见她,直接扔给乡下奶妈养活。庐隐小时候就这么过来的,家里人都不爱搭理她,她也体弱,动不动就生病,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呛的,尤其母亲那态度,纯粹是添堵。 庐隐两岁那年,身上长满疥疮,痒得她整宿睡不着,三岁又发高烧,差点没挺过去。奶妈把她带到乡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算把病养好了点。六岁的时候,父亲黄宝瑛心脏病突发走了,家里一下子乱套。母亲带着五个孩子北上北京,投靠舅舅力钧,那人是农工商部的小官,住四合院,日子还过得去。庐隐九岁开始上学,先去美国人办的慕贞学院读小学,那学校带点教会味儿,她脚上长疮,肺管还破裂吐血,差点残废。病好后,她慢慢适应了学校生活,1912年十四岁考进北京女子师范附设高等小学五年级,大哥黄勉帮了不少忙。这时候亲戚们看她有点出息,母亲的态度也松动了点,不再那么冷冰冰的。1913年她又升北京女子师范,正式开始念书,那学校是当时中国女孩子能上最好的公办地方之一。 转眼到1919年,五四运动闹得天翻地覆,北京街头到处是学生游行,高喊救国口号。庐隐那年二十一岁,刚考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先做旁听生,后来转正。她没闲着,积极掺和学生运动,当选女高师代表,参加福建学生联合会那些活动。那个时候的新思潮像一股风,吹得她头发剪短,衣服换成简便的,思想上也大变样。她开始写东西,接触文学研究会,当上第十三号会员,用庐隐这个笔名发作品。 庐隐的文字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多半从自家事儿里挖素材,写女人在旧规矩下的纠缠。她的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5年出,里面讲五个女大学生的人生和感情事儿,读着像串起来的眼泪珠子。还有《象牙戒指》《归雁》《灵海潮汐》,这些书搁在当时,算得上女性觉醒的代表作。茅盾后来评她,说她跟五四有血统关系,是被那股怒潮从封建窝里掀出来的觉醒女人。庐隐不光写,还办刊物,跟人合编《闽潮》,她在编辑部忙活,校稿子到深夜。她的作品登在《晨报》副刊和《蔷薇周刊》上,很快就跟冰心、林徽因齐名,福州人一提三大才女,就数她仨。 庐隐的婚姻路走得弯弯绕绕,第一段是跟郭梦良。那年夏天,在福建同乡会上碰上,郭是北大哲学系学生,两人志气相投,一块儿办《闽潮》。郭比她大三岁,家里包办了老婆林瑞贞,在福州郭宅村。郭求婚时直说这事儿,庐隐想了好一阵子,同意了。1923年夏天俩人在上海远东饭店办婚礼,简单热闹。婚后她跟郭回老家,跟林瑞贞挤一个屋檐,日子难熬。 林瑞贞把她当小妾使唤,婆婆横眉冷对,街坊邻居指指点点。庐隐是新派女人,忍不了这窝囊气,后来母亲一走,她跟郭挪到上海,总算松口气。1925年7月她生下女儿郭薇萱,没几个月,郭梦良就病死了,才二十八岁。庐隐一下子成了寡妇,带着孩子过日子,经济上靠教书顶着。她当时在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庆小学、开封女子师范教国文,站讲台写黑板,学生抄笔记,她袖子总沾粉尘。 过了三年,1928年庐隐认识李唯建,那小子是成都人,清华西洋文学系学生,比她小八岁,长得帅,还爱写诗,报刊上常见他的东西。李唯建追她追得紧,写信说她是他的宗教,信任崇拜,还寄托啥的。庐隐起初犹豫,她带孩子,又结过两次婚,但李唯建死缠烂打,两人从1929年春到1930年春,写了六十八封信,纸上字密密麻麻。 1930年8月,她辞了工作,不顾别人眼光,跟李去日本度蜜月。东京街头樱花飘,他们逛寺庙,手拉手那阵子。婚后俩人迁杭州西湖边,湖水拍岸,日子还算平静。后来又去上海,她继续写东西,1931年进华严书店当编辑。庐隐一生清贫,没攒下啥家当,靠笔杆子和教书糊口。她为人耿直豪爽,作品清畅感人,但生活里总有坎儿。
1898年5月4日,一个刚刚分娩的女人,指着她刚出生的女儿,大声说道:“快把这个
古往奇趣角
2025-09-14 11:36:12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