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酒会上,配音界的“扛把子”童自荣,主动找李连杰握手,没想到李连杰看了他一眼,直接离开了,众目睽睽之下,童自荣十分尴尬,他实在没想到李连杰会如此不给面子。 1982年,上海一家老牌酒店的宴会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少林寺》票房大爆,制片方举办庆功宴,演员、幕后人员齐聚一堂。童自荣站在人群边,手里端着一杯酒,目光扫过热闹的会场。他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演员,声音华丽磁性,刚为《少林寺》里的觉远小和尚配音,让这个角色多了几分灵魂。突然,有人指着不远处被簇拥的年轻人喊:“那是李连杰,觉远本尊!”童自荣心头一热,挤过人群,伸出手想打个招呼。可李连杰只是淡淡扫了他一眼,转身走开,留下童自荣的手僵在半空,周围人的目光像针一样刺来。 这一刻,尴尬像潮水淹没了他。他想不通,合作过一部电影,为何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这个疑问,像一颗小石子,嵌进了童自荣的心里,多年未解。 童自荣,1944年出生在上海一条窄窄的弄堂里,回族家庭,父母是普通工人,家里六个孩子,他是老大。小时候,弄堂口的小广播常放外国电影的译制片,童自荣蹲在墙角,听着那些声音,心里像种了颗种子——他要成为那样的声音。1962年,他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了四年表演,嗓子却总被老师挑剔:普通话带上海腔,音调高,舞台感太重。毕业后,他留校教书,边攒钱边等机会。1973年,29岁的他终于推开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大门,成了配音演员。 刚进厂,他只能接些小角色,五年里配了十几部片子,都是路人甲乙丙。录音棚里,话筒前,他一遍遍练习,嗓子喊哑了也不停。晚上回家,他对着报纸练普通话,模仿前辈邱岳峰的语调,琢磨怎么让声音更自然。1978年,机会来了。美国科幻片《未来世界》需要一个记者查克的声音,厂长陈叙一点名了他。童自荣在棚里练了上百遍,终于让查克的声音既有力量又不失灵动。同事们点头,他知道,自己站稳了脚。 1979年,法国片《佐罗》来了。童自荣接下主角佐罗和总督两个角色,挑战不小。佐罗是侠客,声音要潇洒浪漫;总督是反派,得阴冷威严。他在录音棚里,反复听原片,揣摩阿兰·德龙的表演。配音时,他站得笔直,想象自己挥着剑,喊出那句经典台词:“从今天开始,不打无辜的人!”片子一上映,火遍全国,连小孩都在街头学佐罗喊话。他的声音,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随后,他接连为《黑郁金香》的侠客、《茜茜公主》的上校、《水晶鞋与玫瑰花》的王子配音,华丽的嗓音让他得了个“配音王子”的称号。1982年,《少林寺》找到他,角色是李连杰演的觉远小和尚。这次,他得收起华丽,配出青涩和倔强。他看了李连杰的表演,试着用更低的音调,带点少年气。配完后,观众都以为那是李连杰的原声,角色的血肉更饱满。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合作埋下了心结。那场酒会,童自荣带着自豪上前,却换来李连杰的冷漠。他站在原地,耳边是宴会的喧嚣,心里却空落落的。他不明白,自己费尽心思为觉远配音,为何换不来一句招呼?是李连杰太忙,还是根本不屑幕后工作者?这个疑问,成了他心里的刺。 对比之下,李连杰的态度更显冷淡。童自荣后来在访谈中提到这事,语气里带着遗憾:“武功好,片子好,但艺德差了点。”他没多说,但那份失落藏不住。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李连杰刚红,可能心高气傲;也有人觉得童自荣太敏感,聚会人多,哪顾得上寒暄。可童自荣不这么想,配音演员也是作品的灵魂,怎能被无视? 1990年代,译制片市场萎缩,字幕片兴起,童自荣的工作少了。2004年,他60岁,从译制厂退休。起初,他睡不着,瘦了一圈,觉得自己像被时代抛弃。妻子杨倩华拉着他学声乐、开车,慢慢让他找回节奏。杨倩华是他1972年结婚的伴侣,家境不错,爱电影,默默支持他几十年。孩子出生时,他在录音棚,她独自操持家务。两人住30平米的老房子,儿女想换大房,他们却说:“够住了,简单就好。” 退休后,童自荣没停下。2005年,他为动画《围棋少年》配反派雷凌云,声音阴冷,令人毛骨悚然。2010年,《玩具总动员3》的胡迪警长,他用牛仔腔勾起无数人童年回忆。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混沌,阴柔邪魅,让年轻观众惊叹:“这老头声音这么牛!”2022年,78岁的他参加诗歌朗诵会,念《中国结》,声音依旧浑厚。 那场1982年的酒会,成了童自荣心里的坎。他不讨厌李连杰,只是遗憾,幕后工作者的付出,常被忽视。他在自传《让我躲在幕后》中写道:“声音是我的剑,我用它给角色生命。”李连杰从未回应此事,但童自荣没停下脚步。他的声音,从佐罗的浪漫到觉远的倔强,从胡迪的温暖到混沌的阴冷,跨越时代,刻进无数人记忆。 童自荣和杨倩华还在上海老房子里,浇花、煮茶,偶尔带孙子。80岁的他,声音依旧是那把剑,锋利而温暖。他不求名利,只愿自己的声音,继续在银幕后闪光。
普通人真的,千万别想着进娱乐圈如果不是于朦胧,我还不知道苗苗当年到底有多幸运!
【3评论】【11点赞】
夜魅
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是想黑李连杰么,本来李连杰对少林寺自己配音都无感,童自荣确实是配音界的权威,偏偏李连杰不太喜欢这些所谓的权威,人家不搭理你是人家的个性,当时正值年轻的李连杰血气方刚,这种表现情绪的方式再正常不过,你以为像现在有性格修养的李连杰见人都微笑点头双手合掌示善意,我反而更欣赏年轻的李连杰